探春時節,櫻花盛開。海螺集團位于安徽寧國的水泥廠生活區又迎來游客,其中還有新人在拍婚紗照。
一對新人在寧國水泥廠生活區拍攝婚紗照
寧國水泥廠生活區緊挨生產區。“晴天揚灰廠,雨天水泥廠”是人們對過去水泥生產企業的戲謔。而如今,這個花園式的水泥廠,綠樹濃蔭,干凈整潔,一改記者的傳統印象。
“別再用老眼光看待水泥行業了,我們早已走上了節能環保的新路子。”海螺集團副總經理、海螺水泥副董事長王建超笑呵呵地介紹,海螺集團在白馬山水泥廠建成了世界首條萬噸級以上水泥窯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環保示范項目,從廢氣中提純出99.99%純度的二氧化碳,可用于食品保鮮、干冰生產。水泥生產過程中,采用余熱發電,并準備用太陽能發電做補充,打造超低電耗工廠……
海潮涌動,螺號聲聲。在追求更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海螺集團堅持走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帶來傳統工業和工廠的新變化,也搶占了時代的先機,獲得發展的紅利。自2016年以來,集團經營效益連續3年實現百億級增長。2018年實現了經營業績、轉型升級和企業規模“三大歷史性突破”,實現利潤占安徽省29家省屬企業利潤的半壁江山,營業收入首次邁過世界500強企業門檻。
綠色嬗變 樹立行業新標桿
嬌艷的櫻花、清澈的水塘、整齊的樹林……寧國水泥廠的美景吸引了一對對拍婚紗照的新人。提到水泥廠,大部分人會聯想到“灰塵漫天”、“泥濘滿地”的畫面,然而寧國水泥廠卻是真正的“花園水泥廠”,打破了人們的固有印象。
無獨有偶,海螺在多地的工廠都享有“花園式工廠”的美譽。
海螺生態環保工廠
建材企業成為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的奧秘何在?“臟亂差”的水泥廠之所以能夠變得像“花園”一般,和海螺集團的“綠色”選擇密不可分。海螺集團堅持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與生產經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在中國大型水泥企業領導人圓桌會議上,海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登榜倡議:“一定要加大創新與環保投入,把水泥行業做得更強大、更高端。”
近年來,海螺集團節能環保投入持續加大,2017年投入資金18億元,2018年逾20億元。一方面是對老舊生產線實施完善性技改,提高資源和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各項能耗指標和排放指標明顯下降。在業內,海螺的標準優于國家標準已是共識;另一方面,不斷自我加壓,探索超低排放、循環利用、智能升級等多項新技術。
走進蕪湖的海螺白馬山水泥廠,兩個閃耀著金屬光澤的龐大球體十分顯眼。原來,海螺投資5000萬元,在這里建成了5萬噸級二氧化碳捕捉收集純化示范項目,兩個“大球”是二氧化碳貯藏罐。水泥廠大窯里的煙氣,在這套系統中經過多道工藝處理,廢“碳”變身為寶。打個比方來說,等于是二氧化碳這個想從水泥窯逃竄出去的“罪犯”,被及時攔截下來,并集中予以“收押”,最后實現“勞動改造”。
白馬山水泥廠二氧化碳捕集純化環保示范項目
“工業級成品罐濃度為99.9%,一般用于消防與焊接行業;食品級成品罐濃度高達99.99%,可用于碳酸飲料。”白馬山水泥廠制造分廠廠長助理夏雁飛說:“這個項目的成功建成,在世界水泥行業首開碳捕捉利用的先河,對推進我國甚至世界水泥工業節能減排有著深遠的示范引領意義。”
“環境就是效益,環保就是競爭力。”這是高登榜反復強調的理念。他認為,只有立足長遠,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抓好環保工作,才能扛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企業責任。
安徽省副省長何樹山到全椒海螺智能工廠調研
智能工廠 新時代重塑“新”海螺
近日,安徽省水泥行業智能制造現場會在滁州市召開,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海螺智能工廠建設為傳統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和啟示。”
安徽省經信廳組織召開現場會交流推廣全椒海螺智能化工廠建設經驗
海螺集團總經理任勇說,水泥等原材料行業向智能化、信息化和綠色低碳方向發展是大勢所趨。全椒海螺智能工廠項目集成了海螺30多年來在生產、技術、管理等方面的運行經驗,充分運用行業最先進的智能化技術,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設備安全穩定運行,提高了設備運行周期,提升了管理效率和勞動生產率。
從2016年初開始,海螺集團共甄選300余名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全程參加“水泥智能化工廠”項目開發。全椒海螺水泥公司作為海螺集團首個水泥智能工廠試點單位,于2018年8月全面建成投運。
移動物聯、傳感監測、三維仿真……在普通民眾看來,這些“高大上”的先進技術,與水泥這一傳統行業風馬牛不相及,而就在2018年,在全椒海螺水泥廠,這些“高大上”的技術得以有效融合。
智能質量控制系統
“智能化”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成效。“礦山生產效率提升約12%,柴油消耗降低約7%,輪胎消耗降低約30%。”全椒海螺水泥廠常務副總經理殷學兵介紹說,數字化智能礦山系統搭建完成后,實現了礦石在線監測、生產自動配礦和車輛智能調度,極大地提高了礦山生產效率和安全保障。
除了有計劃、有組織的檢修作業,一天24小時,在全椒海螺水泥廠生產現場幾乎看不到工人。依托“加速度傳感器”、“頻譜分析”等“黑科技”,實現了生產線的智能巡檢。
“通過手機終端,我可以對任何異常參數進行監測,第一時間調取實時監控視頻,及時準確判斷出設備的運行狀況,從而‘對癥下藥’。”全椒海螺水泥廠總經理助理王超華說道,相對于人工巡檢,系統預判故障的能力更強、時間更早、精準度更高。
海螺集團靠自主研發與集成創新,成功打造的以智能生產為核心、以運行維護做保障和以智慧管理促經營的三大平臺,實現工廠運行自動化、管理可視化、故障預控化、全要素協同化和決策智慧化等智能化成果。海螺集團為我國水泥工業“補齊短板”,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綠色智能化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新的智慧和力量,成為我國水泥智能工廠建設的引領者。
更為重要的是,海螺水泥智能工廠建設為傳統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海螺集團從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國產化、純低溫余熱發電、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到CO2捕集、智能工廠建設,都是自主研發、集成創新的“樣板”,已經成為水泥行業轉型升級的領跑者。
“海螺集團水泥智能工廠建設,探索出一條水泥行業未來轉型發展的創新之路。”海螺水泥副董事長王建超表示,在未來3至5年內,海螺將加快智能工廠布局,不斷對管理系統進行迭代升級、優化提升,確保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優勢。
揚帆出海 沿“一帶一路”開辟“新干線”
2018年,海螺集團印尼北蘇項目、柬埔寨馬德望水泥項目順利投產運營;緬甸曼德勒項目開工建設;烏茲別克斯坦卡爾希水泥項目、泰國型材項目成功注冊……
印尼北蘇海螺水泥項目
海螺集團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輸出先進技術與裝備。截至目前,海螺在印尼、緬甸、柬埔寨等“一帶一路”沿線11個國家和地區,注冊設立21家公司,累計完成投資近100億元,海外員工達3200余人,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隨著一張張海外項目藍圖不斷變為現實,海螺集團不僅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造了千萬個就業崗位,助推了當地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改善,也帶動我國大型裝備出口、設備成套、工程總包等相關業務在海外的拓展。
“這臺盾構機準備出口日本”、“這臺水泥磨準備出口老撾”……在蕪湖海螺川崎裝備制造公司,副總經理劉秀華指著生產線上的裝備,如數家珍。
海螺節能裝備制造基地生產車間
“最初我們生產裝備,僅僅是為了海螺自身的生產線服務,目的是為了不受制于人。”劉秀華介紹說,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公司生產的裝備已遠銷海外10多個國家。
裝備制造與銷售只是海螺集團加快發展的一個側影。站在過去與未來的交匯點,海螺集團正昂首闊步走向未來。作為一個傳統行業,之所以能夠創造出如此好的效益,最為關鍵的還是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自從海螺集團吹響了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以引領時代的發展視野,整體推進的系統思維,精耕細作的工匠精神,奏響了集團高質量發展交響曲,實現了由原來的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的大步跨越。截至2018年底,海螺集團已擁有370家子公司,分布在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和20個國家地區,經營領域已由傳統建材產業擴展到國際貿易、建筑施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總資產已達1925億元,營業收入首次邁過世界500強企業門檻。
未來高質量發展道路怎么走?海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登榜一語中的,必須順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勢,堅持效益與創新并重、智能與環保并行、政策與自律并施,追求效率更高、供給更有效、結構更高端、更綠色可持續、更有序和諧的增長,推進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