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深圳市水泥及制品協會緊急發文預警,《關于原材料供應緊缺的提示》,自2019年10月21日零時起,廣西壯族自治區港航管理局發布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截留斷航163天,而廣西長期以來是水泥、砂石原材料外運的重要通道,直接影響廣西及周邊地區的原材料供應,再加上受“江蘇無錫高架橋坍塌事故”涉及,各地交警交管部門嚴查貨車超限超載,以上諸多因素致使廣西混凝土原材料供應緊張,特別是水泥的供應異常緊缺,通常排上一天一夜才能裝一車水泥,每天到站的水泥有限,在這原材料供應緊缺的關鍵時刻,望各企業做好混凝土生產協調工作,確保混凝土質量符合要求。
在各區域的水泥行情異常火爆的情況下,水泥灰成了“金灰”,“灰姑娘”讓你一夜之間高攀不起。不僅價格突破五年內新高。而且一噸難求。尤其是粵東珠三角及周邊區域,大企業以保供重點項目為主 ,產多少銷多少庫存為零。華北及黃淮地區因近期重污染天氣多發,水泥企業窯磨全停,企業產銷發生矛盾,區域市場熟料和水泥供不應求。局部區域供應緊張。在這樣的行情下,水泥行業的亂象頻發。
亂象一:停產亂象,錯峰停產形同虛設
遼寧區域錯峰停產形同虛設,多數企業沒有參加錯峰停產。據了解,遼寧省特別是靠近海港的區域,多有對外輸出水泥及熟料,尤其是今年下半年,熟料和水泥順水南下,多輸出到河北、河南、山東以及江、浙、滬等地區。此前,遼寧省工信廳與生態環境廳聯合發文要求遼寧省內所有水泥熟料生產線從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間實施錯峰生產。大連地區2019年11月5日至2020年4月5日錯峰停產。文件發布后,區域內僅幾家主導企業啟動了停窯計劃,截止11月12日,遼寧省內54條熟料生產線只停了11條。到11月14日時,因絕大多數企業未停窯限產,已停窯企業陸續又開起來了。
該停不停的不僅遼寧區域,11月份濟寧海螺由于不執行錯峰停產,被當地其他水泥企業聯名舉報,后被當地主管部門勒令停產。還有河北多地爆出水泥企業不執行停產被摘除電表,甚至還有管理者被拘留。還有一部分水泥廠打著擦邊球不停產,利用協同處置固廢、危廢以及提供居民供暖的水泥窯線不停產,以此當作“尚方寶劍”。利用同行停產之際,來賺取大額的利潤。
亂象二:價格亂象,水泥價格暴漲暴跌
今年的水泥價格異常的亂,最高價1200元/噸,最低價180元/噸。價格洼地內蒙古脫洼,價格高地貴州省“跌落谷底“。最亂的是山東和河南省,山東省同一區域內市場差價近100一噸,競合協同宣告失敗。河南省連漲11次,累計漲幅近300元/噸,河南孟電水泥直漲120元/噸。而隨后河南地區出現水泥連續兩天暴跌150元/噸的記錄。福建水泥連漲10輪,累計漲價達255元/噸以上。
相關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水泥成本一直在每噸200元上下波動,但價格卻從每噸200多元,上漲到現在每噸400、500、600、700、800、900... ...1200元,漲了六倍。已經達到近幾年來的歷史最高價格。
亂象三:行業協會涉嫌壟斷,多部門多次“約談”
一路瘋漲的水泥價格,多次引起主管部門關注。年初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開展全國水泥市場價格形勢調研的緊急通知》,針對部分地區水泥價格上漲問題,組織開展全國水泥形勢經濟調研。去年國家發改委給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發文,要求其就砂石、水泥、混凝土等價格問題形成書面材料,以供調研。
陜西當地媒體華商報5月22日報道的陜西多家水泥企業兩年內同時漲價13次,涉嫌壟斷。
今年9月26日陜西省住建廳建管辦給陜西省建筑業協會發函提出自9月開始針對去年以來混凝土及砂石行業價格異常、市場供需矛盾緊張等問題,開展砂石、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價格調研工作,旨在摸清情況、分析原因,梳理解決的途徑和措施。
近期,湖南當地媒體紅網《百姓呼聲》欄目發布了湖南耒陽市八家商砼公司聯名投訴當地水泥廠近四個月來連續漲價,累計漲價達110元/噸。當商砼企業到外地購買低價水泥時,又被當地水泥協會的相關“規定”所約制,令他們只能購買耒陽南方水泥廠的高價水泥。
因礦粉漲價,湖南區域十家商砼企業訂立公約自因礦粉連續漲價,其價格已經接近水泥價格,為積極配合長沙行業 市場“保質量、降成本”。企業承諾一段時間內不采購使用任何品牌的礦粉,并自愿接受行業監督。
亂象四:跨區域銷售,多省水泥“亂戰”
自上年四季度,跨區域銷售被撕開了口子,水泥銷售半徑200公里距離被全面打破。此前各區域在行業協會協同下不允許跨區域銷售,但是脹庫了、過剩了、價格太低了,不跨區域賣一些,就得被核心市場的價格戰“打死”。況且,水泥運輸距離200公里之內的“神話”早已打破,水泥行業的亂相在近期突顯。
今年以來,貴州水泥價格可謂一落丈一度從高價區域跌至谷底,最低價達180元/噸。且向周邊省市地區輸出,最遠運到新疆區域
到位價比當地市場價低30-50元/噸。除了運往新疆外,貴州的低價水泥還運往重慶區域,運費大約在120-150元/噸左右,到位價320-340元/噸。較當地價格低10-20元/噸;貴州水泥還賣到湖南懷化、湘西是經常的事,近期更是有恃無恐,大批量低價水泥進入湖南部分域到位價僅在300元/噸左右,較當地市場價低10-20元/噸;運到云南,昭通、昆明、曲靖等區域,較當地市場價低60元/噸左右。
特別是今年11月份,河南地區由于頻繁的停產,導致當地無水泥可用,周邊的山東、河北、山西多省水泥集中跨省進入河南市場。
亂象五:“一刀切”式停產被叫停,卻得不到執行
2019年全年錯峰停產主要是河南、山東、河北、遼寧、黑龍江、山西、陜西、內蒙古8個省自治區,最長停產天數為河北省185天,尤其是河北省唐山地區,基本上月月都有停產的情況。一停就是半月,2019年河南省水泥企業錯峰天數為154天,由于開開停停,河南區域市場出現異動,導致熟料荒,為穩定市場,避免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河南省建材協會向河南省人民政府申請在重污染天氣橙色(II 級)及以下預警期間允許全省水泥行業水泥磨機生產。河南省生態環境廳于11月21日復函原則同意河南省建筑材料工業協會的請示。但是現實并不樂觀,在隨后的重污染橙色(II 級)預警期間仍被當地主管部門要求窯磨全停,當地生態環境廳的文件沒有被認可。就連當地的低能耗水泥廠、標桿企業”七星級粉磨站“孟電水泥亦被要求執行停產。
亂象六:假水泥、質量不合格水泥泛濫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頻現水泥質量不合格、商混不合格的事件新聞。長沙混凝土重大質量事故引發相關部門廣泛關注。根據此前長沙住建局的公開通報,湖南拓宇混凝土有限公司作為供應商的2處樓盤項目部分樓層,被鑒定為“混凝土構件強度未達設計要求”。此外,住建部門還對該公司同一時期供應的全市59個建設項目進行了檢測核查。后經專家組調查,湖南拓宇混凝土有限公司在混凝土生產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規范要求進行質量控制,施工單位違反規范強制性條文,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有隨意加水現象。
此前,媒體報道河南鹿邑縣一小學為改善辦學條件,購進25噸水泥,趁暑假開始動工建造一棟學生宿舍樓。當施工隊準備立鋼架時,發現混凝土沒有凝固,被迫停工。水泥樣品經由兩家檢測機構檢驗后,結果均顯示質量不合格。
問題水泥包裝標注為“山東省棗莊市鵬源建材有限公司海固中聯牌水泥”
類似的問題水泥,問題混凝土還有很多。水泥價格高企。令部分無良商家造假進入瘋狂狀態。福建某區域被曝出90%左右的水泥都是假的。陜西有家“萬國水泥廠”海螺,冀東,堯柏,秦嶺... ... 完全是“個性定制”而且包裝上印50kg,袋重45-49kg都有。類似現象屢禁不止,涉嫌造假企業與當地主管部門打游擊,“晝伏夜出”,白天休息,夜晚生產。
亂相七:多國進口熟料圍城
近兩年,由于錯峰生產及環保治理停限產原因,國內各區域熟料供應緊張,部分集團企業“控銷熟料”熟料僅供應集團內企業,不作對外銷售。也正因如此很多中小型粉磨站將目光投向海外,其中越南是最早一批向中國大量出口熟料的國家,因此中國也成為越南熟料最大的出口對象。越南熟料主要出口到我國的近海區域。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進口水泥熟料僅為0.5萬噸,2017年猛增長到87萬噸, 到2018年,中國的水泥及熟料產品的進口量達到1363萬噸,這一需求量直接刺激了以越南為主的東南亞水泥產能過剩的國家。
除了量的變化,還有價格上漲的變化以及供應國數量增加的變化。2019年一季度熟料平均出口價格同比上漲達50元人民幣以上,相關數據顯示近幾個月價格又上漲了約50元/噸。累計漲幅達100元/噸以上。
供應國也從越南擴大到伊朗、泰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一度造成“進口熟料圍城”。據了解,今年以來國內部分大水泥集團都有采購海外低價熟料的情況。
上海某進口貿易商,表示大型集團此舉或為進一步控制進口熟料在國內市場的供給以及價格,穩定國內市場的價格體系,所以他們在瘋狂“吃貨”,甚至不惜重金與貿易商“搶貨”。
亂象八:買水泥靠搶
近幾個月全國各地水泥普漲以后,多地上演搶購大戲,有排隊加塞大打出手的,有跳窗戶來買水泥的。特別最近廣東珠三角區域及上海周邊區域水泥庫空”、“賣光了”、“停供水泥”的事情天天上演... ...全國各地的水泥運輸車隊除了排隊,還是排隊。
亂象九:32.5水泥取消后,“替代品”一夜走紅
從今年10月1日起,PC32.5R水泥取消。但是全國各地幾乎所有的水泥集體推出替代品——M32.5砌筑水泥。甚至有企業直言不諱,里面的水泥其實裝的還是PC32.5水泥。還有企業在10月1日之后仍在生產PC32.5R水泥,并對外稱尚有部分包裝袋未用完。下游市場也有PC32.5水泥在出售。近期,小編在北京市場發現PC32.5R包裝鉆牌水泥,生產日期標識為2019年9月。
亂象十:水泥廠家與部分經銷商聯合坐莊
隨著水泥行情異常火爆,一天一個價,甚至上午一個價,下午一個價,有些水泥經銷商就動起了歪腦筋,與水泥企業聯合壟斷坐莊,在每次水泥漲價前一天提前把消息告訴代理經銷商。然后水泥經銷商大量囤貨,從中賺取差價。
亦有部分企業銷售經理聯合建筑公司或開發商壟斷市場,要求施工企業、商砼企業必須采購某一品牌或某一家工廠的產品,以此賺取暴利。
水泥企業要求現款交易,經銷商卻要接受賒銷。中間遭遇水泥企業銷售經理與建筑施工采購人員的盤剝壓榨。無奈大喊“行情越好,生意越難!”。
水泥行業亂象何時休,水泥價格瘋漲,行情爆紅了,但是相關從業人士仍舊“高興不起來!”這樣的畸形市場真的會長久嗎?
(來源:水泥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