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0萬噸新建產能在2020年集中釋放
長三角區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作為全國水泥市場風向標,西沿長江,東沿海,北借運河可北上。而且區域內遍布運河,其物流條件是其他地區可望不可及的。作為水泥消費的核心市場其水泥需求約占全國的18%以上,產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
在長三角地區,因海螺水泥和中國建材兩家熟料產能合計占比為56%,該區域行業集中度接近70%,小企業產能比重小于10%。因此在市場上,中國建材和海螺水泥作為領導者引領市場,中型企業采取跟隨策略,而小企業數量少且產能占比小于10%,對市場秩序影響較小。
從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各省公示的水泥熟料產能清單來看,截止2019年末浙江53條生產線,設計產能近4700萬噸/年。安徽省107條熟料生產線設計產能達1億2795萬噸以上。江蘇省49條熟料生產線,熟料產能達5473萬噸/年,合計產能2億2968萬噸/年以上。
據水泥人網不完全統計近一年內公示公告的置換、新建、在建項共計47個,新增產能約6545.04萬噸/年。其中計劃于2020年點火投產的項目18個項目,合計產能約2460.99萬噸,2021年點火投產的項目13個項目,合計項目2315.25萬噸。
據相關政策要求自2021年起,已停產兩年或三年內累計生產不超過一年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將不能作為產能置換的指標。也就是說今年下半年水泥產能置換項目或將迎來集中爆發,未來1-2年內或將有大批量熟料生產線點火投產。
海中貿易后,海螺或將建立第二個“貿易平臺”
日前,海螺水泥與世界500強企業物產中大集團強強聯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物產中大旗下成員公司物產金屬和物產環能擁有豐富的大型工程項目配送和產業項目集成服務經驗,依托項目中水泥、煤炭等配供需求和長期的貿易合作,逐步與海螺水泥建立起穩定、廣泛的供應鏈合作體系。未來,物產中大與海螺水泥將圍繞產品供應與服務、海外市場拓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客戶資源共享等領域開展密切合作。
相關行業人士表示,這或將成為海螺水泥貿易平臺的“第二條腿”。此前海螺集團與中國建材集團曾在多個區域成立海中貿易公司。旨在通過行業整合,解決地區價格的差異以及低價沖擊高價地區的問題。
各區域海中貿易平臺的建立,對整合各地優勢資源穩定市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一定時間段內有效避免了惡性競爭。
包銷東北市場的水泥
除此之外,華東長三角海中貿易平臺與東北地區的山水水泥、冀東水泥、天瑞水泥簽訂相關協議,從東北地區的山水水泥、冀東水泥、天瑞水泥購買熟料由海螺水泥統一銷售。
但是,好景不長,今年以來經濟下行趨勢明顯,各區域水泥需求量均不及往年,華東長三角區域連續下調水泥價格,也帶動了周邊各區域水泥價格普降。同時令外省輸入華東長三角區域的水泥價格也跟跌。以至于在很多區域燃起了“戰火”。
海螺水泥“返券”促銷
據水泥人網了解,為了應對當前水泥市場的殘酷競爭,海螺水泥旗下部分市場以“返券”模式促銷,所“返券”再以下次提貨熟料或者水泥充抵,來提高下游客戶的忠誠度和粘性。
但是,也有部分全能水泥生產企業為保證利潤,掌握話語權,對于下游客戶訴求不僅不能滿足,而且以“威脅”方式應對。某粉磨站企業采購負責人表示,區域龍頭企業熟料銷售員通知,如果現在不訂熟料,待熟料價格上調,市場供不應求的時候,不會再出售熟料給他了。企業采購負責人表示,這是明目張膽的威脅啊。
隨著全國各省水泥聯合平臺的退潮,各省停產文件難以落地,而新建水泥產能在不斷釋放,跨省遠距離銷售也越來越普遍。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未來的水泥市場必然要經歷一場“血雨腥風”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