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產能嚴重過剩,水泥價格竟然暴漲75%
東北產能過剩由來已久,產能利用率一直在50%左右。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東北區域冬季較寒冷,至少有小半年時間下游基建工地是處于停工狀態,相比南方區域一年只能干半年活。當地需求嚴重不足。另一方面產能集中度相對較低,不僅有央企,國企還有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布局在東北市場。不僅有北方水泥、金隅冀東、亞泰水泥、山水水泥、天瑞水泥等大型集團企業下屬工廠,也有臺資企業臺泥水泥、日資小野田水泥等,更有本土民營企業如大鷹水泥,蘭陵水泥等。不論是央企國企還是臺資,日資,或是民企企業,多是各自為戰,都不足以控制和穩定當地市場。以大連小野田為例,其水泥掛牌價常年保持在較高水平,其P.II52.5R袋裝水泥市場零售到位價在860-870元/噸。除了大連小野田水泥價格常年持續高位以來,近期東北地區水泥價格暴漲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黑龍江地區主要品牌企業北方水泥、亞泰水泥公司通知上調水泥價格130-150元/噸。上調后PO52.5水泥最高報價達到655元/噸。市場主流產品M32.5袋裝水泥報價達到505元/噸,PO42.5散裝水泥報價達到530元/噸。較今年三季度時市場報價上調達200元/噸以上,上調幅度達到75%左右以上。隔日吉林省主要品牌企業金隅冀東水泥三家工廠同時上調水泥價格,市場主流產品PO42.5散裝水泥報價一改低迷勢頭,出廠報價400~410元/噸,較三季度時漲價達百元以上。
海螺“一箭雙雕”,東北水泥價格暴漲
日前,海螺水泥董事長高登榜公開表示要解決東北低價水泥熟料南下,并率先在東北區域成立”東北辦“并明確表示制止開大票、賣冬儲、低價傾銷等擾亂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的行為;做好水泥熟料南北市場有序對接工作,以保障供應鏈穩定;參與籌建泛東北水泥發展投資公司,研究設立去產能結構調整專項基金,推動建立市場化去產能創新試點。到現在東北區域主要品牌企業大比例推漲水泥價格,一系列的舉措或是為了“解決問題”。在此之前,海螺水泥曾表示,海螺水泥參予泛東北水泥調劑的貿易業務 ,有利于強化終端市場建設,不會影響自有產品業務 。由此可見,海螺水泥“包銷”東北過剩熟料,一方面是解決東北產能過剩問題,同時也是加強其終端市場的話語權,可謂是“一箭雙雕”。近期進入珠三角區域和長三角區域的外省水泥熟料價格并未出現大比例的漲價。落地價格也一直保持較當地市場價低出5-10元/噸。相關市場人士表示,外省輸入的多是國內主要品牌水泥和熟料,市場認可度相對較高,其價格較當地水泥和熟料并未出現較大的差價。由此可見,東北水泥直漲100元/噸以上,或只是針對本土核心市場,外發并未大幅上調。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需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通過競爭逐步淘汰相對落后的多余產能。水泥行業的市場競爭無非就是價格的競爭,成本的競爭。而漲價似乎并不屬于“競爭”的范疇。超一半產能的“高價”東北水泥和熟料將進入南方市場,其到位價或比當地價格略低或持平。而東北本土的高位鎖價,又為來年水泥價格的高位運行奠定了基礎。東北水泥熟料或將兵分兩路在海螺水泥的“帶領”下沖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