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此之前,生態環境部分別發布了京津冀及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要求區域內重點工業企業在秋冬季錯峰停產,同時遇重污染天氣按應急響應級別實施相應減排措施。隨后全國50多個地區2000多家企業同步上調水泥價格。尤其像東北地區最高一次性上調130~160元/噸。其他企業陸續跟隨,絕大多數區域兩至三輪普漲30~100元/噸。山東地區自9月份以來累計調漲60~90元/噸,河北、山西水泥價格小步慢跑,累計上調60元/噸,陜西省近兩個月全區域普漲30-40元/噸,外輸水泥熟料價格仍低于本土10-20元/噸。華中大省湖南主要品牌企業近兩個月來已累計上調60~70元/噸。河南區域自9月初以來累計上漲30~90元/噸,部分企業高標號水泥報價已突破600元/噸;江蘇省全區域普漲30~40元/噸,江南-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通知P.II52.5硅酸鹽水泥上調50元/噸,出廠報價650元/噸,近期蘇南區域或再提漲一波。目前江蘇區域主流品牌P.O42.5散裝水泥報價多在450-500元/噸。

川渝地區以德、綿、成都區域為主要調價區域9月以來兩次連漲,其中9月中旬德陽,綿陽地區部分企業一次性上調55元/噸。區域內主導企業西南、臺泥、紅獅水泥等通知再次上調50元/噸,個別企業累計上調超過100元/噸。貴州地區自上年以來一直處于全國價格低位,PO42.5水泥報價多在200元/噸左右。貴州省預拌混凝土造價信息顯示六盤水市PC42.5標號散裝水泥價格為230元/噸。貴州區域多有水泥外運,甚至出現過180元/噸的市場最低價。進入11月,貴州區域主導企業也發了漲價通知。對外輸川渝區域的水泥與川渝區域同步上調50元/噸,核心市場上調10元/噸。
海螺、中建材兩大集團利潤逆勢增長
從上市公司近期公告來看,海螺水泥和中建材兩家企業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同比大增。海螺水泥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39.84億元,同比增長11.94%;實現凈利潤247.19億元,同比增長3.79%。中國建材前三季度凈利潤116.26億元,同比增加11.82%。2019年,全國累計水泥產量23.3億噸,其中,海螺水泥2019年的總產量為3.23億噸,中國建材水泥產量合計3.57億噸(包括中聯水泥、南水泥、西南水泥、北方水泥、中材水泥、天山水泥、寧夏建材、祁連山水泥等8家企業產能),兩家企業產量總和達到全國水泥行業產量的30%。在全國水泥行業中擁有絕對的市場話語權。對比歷史數據,去年水泥行業創造了近十年的歷史最好業績,利潤達到1867億,而今年在受一季度疫情,二季度雨季影響下,市場低迷。絕大多數企業業績并不十分“好看”。進入三季度,水泥價格一路上調,有行業人士預測今年水泥最高價將遠超上年,且今年的行業業績或將超過上年。
部分地區水泥漲價有名無實
從表面上來看,目前全國水泥行業價格在持續性上漲,甚至有一種你追我趕的感覺,但是從實際的落實情況來看,有些地區并不是很理想。據水泥人網了解,目前很多大企業針對地方政府重點項目的報價相對穩定,而漲價也只是針對部分散戶而言。另外有些地區,水泥企業則通過促銷等各種手段,明升暗降,以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比如在很多地區,海螺水泥則采取惠及大客戶的優惠促銷,銷售量達到500噸以上每噸可返10~25元不等。
東北地區水泥大漲160元/噸,雷聲大雨點小
在東北地區,雖然近日爆出部分水泥價格上漲160元/噸,但從整個東北地區水泥市場來看,并不是所有的水泥企業都進行了價格調整,只是局部區域內的個別企業通知漲價,大部分企業還處在觀望狀態。從水泥行業的下游需求來看,主要來源于房地產和基建,大致約占80-85%,其中房地產占40-50%。前9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36530億元,同比增長0.8%。這是繼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增速轉正。9月商品房銷售面積當月同比回落至7%,盡管“金九”期間房地產商加速推盤,但銷售數據卻并不亮眼,10月以來30大中城市商品房銷售同比也在回落。經常有經銷商表示,今年“回款”比較難。所以從全國市場來看,水泥價格上漲如果脫離了市場需求,只是靠人為的“炒作”,上漲之路將不會太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