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水泥人網了解,近期外貿工廠通知提前放假的情況并不在少數。溫州一鞋廠發布放假通知,稱因全球疫情影響,鞋廠生產需作調整,決定從2020年12月1日暫停生產,提前放年假。通知還稱,從2020年12月1日與員工協商簽訂“暫停勞動合同”關系協議(即停薪留職)。
某工廠廠辦于11月末發布通知,稱因近期外省市疫情再次出現較大影響,為預防不可控疫情發生,工廠接通知預計12月31日起開始放假。
12月起工資標準恢復至9月前4500元。
自12月1日至5日對愿意提前回家過年的員工除工資外補助三天工資(月薪4500元);12月6日至10日對愿意提前回家過年的員工出工資外補助兩天工資(月薪4500元)。
12月10日起對余下員工分批放假,無補助工資
某工廠發布通知,稱2020年12月5日全廠放假,12月7日各部門上午打掃衛生。2021年3月1日備料組、裁床組、倉庫上班,其他部門3月5日上班。
多家紡織企業發布了《春節放假通知》,通知中明確指出由于市場環境影響,公司客戶訂單驟降,已經無法維持正常生產,同時由于臨近春節,發通知的單位與客戶協商,決定提前放假。甚至有企業表示,因虧本運營,12月5日起停產!
南通地區的一家織造廠老板,打算12月放假,具體哪天還沒定,看行情再定……
盡管目前市場上放假的風聲并未起,但有不少老板打算12月放假,此前有媒體進行了一次問卷小調查,結果顯示,1月上旬放假的企業較多,但12月放假的也不在少數。另外,對比去年,大多數廠家在春節前15天左右放假,而今年有些企業的放假計劃已提前至30天左右。
大部分人士認為今年外貿業行情不景氣,訂單數量驟減一半,廠家庫存最高達到了43-44天,市場充斥著拋貨信息,廠家利潤普遍低于10%……多重重壓之下,放假成為了最好的解決方案。
行業低迷,車企提前放假
除了全年跌宕起伏的外貿業之外,汽車行業也難逃提前放假的命運。由于上半年疫情肆虐,國內汽車市場遭受重創,各家車企均有受損,那些存在感較低的品牌更是過得難上加難,部分游走在市場邊緣的部分品牌沒能渡過此劫。
知情人士透露,漢龍汽車已正式停工停產。在一份蓋有漢龍汽車公章的通知文件中,公司方面稱,自2020年11月30日起(除長遠模具公司已接訂單維持生產外)全公司范圍內實施停工停產。
除此之外,網上還流傳著一份漢龍汽車未加蓋公章的紅頭文件,其中不僅提到了停工停產的事項,更提到了關于減員的問題。該文件稱,自2020年12月1日起,除因工作需要留守的人員外,其它所有人員全部進行經濟性減員,并且要在一周內完成。通知中還說明,對簽訂《解除勞動關系協議書》的員工,公司會在2020年12月31日前將拖欠的薪資和墊付的費用一次性發放到位。
此前眾泰汽車曾發布通知,湖南基地全體在職員工放假時間延期到2021年6月30日,除部分保障企業基本業務開展的值班人員外,其余人員全部放假。通知還顯示,眾泰汽車鼓勵員工主動離職,并給予一定的鼓勵資金補貼。
“停工令”來襲,工地等停工最長6個月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各地也都在積極制定2020~2021年相關行業錯峰生產計劃。每到九月末十月初,都會有一波“停工令”發布,疊加每年一度北方采暖季錯峰生產的到來,10月成了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每年“停工”開始的時間。這就是大家口中的“停工令”,在“停工令”期間,涉及大氣污染的行業企業都將停限產。今年“停工令”的涉及行業已經由之前的15個擴大到了39個,停工令的涉及范圍也由2019年的28個城市擴大到85個省區市。在整改過程中,部分建材行業和建筑工地、水泥砂石企業、煤炭冶煉行業等都受到影響。無論是經營不達標,企業基礎設施不符合要求,都會被責令停工整頓,甚至被迫停產。其中一些從事該行業的勞動者,可能也將面臨放假甚至失業的風險。除此之外,四川、陜西、山西、山東、河南、河北等多區域分別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啟動應急響應,要求城市主城區停止室外產生揚塵和揮發性有機物的噴涂、粉刷、切割、建筑拆除作業;停止除市政府批準的重點工程及應急搶險工程外其他施工工地的土石方作業等。就目前來看,部分行業利空對產業鏈形成了從下向上的傳導,下游市場后勁不足,交易氣氛表現不佳,再加上高庫存壓力并未緩解,廠家去庫存意向較強,從而導致市場上低價操作頻繁,成交較為混亂。不少訂單缺失的廠家,已經開始準備收攏貨款,提前過年,休養生息。預計短期內會有更多企業走上這條“放假”避險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