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范圍總共有9617家企業,主動回復"碳排放信息披露計劃",較去年增加46%。臺灣企業今年共有9家獲評A級,15家獲評"A-"級,包括臺積電、臺塑石化等知名企業。根據CDP評估標準,"A"與"A-"都屬于高評級,象征具有國際領先水平。臺泥從2018年首次回復CDP相關信息以來,臺泥實現三年大跨越,正式邁入領導者等級! "讓空氣,風,水與土地干凈的完全使用,我們相信地球必須要有多元化的生態系統,所以要徹底定位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角色。"臺泥董事長張安平闡釋∶"人類文明的演進是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我們要為人類的共同未來打下扎實的基礎,為人類的未來尋找一個美好的可能!"CDP通過市場力量鼓勵企業去披露其對于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影響,并使他們采取行動減少其產生的影響。CDP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關于氣候變化,水和森林風險的信息數據庫,并且把這些運用于戰略性的商業投資和政策決定核心。 CDP積極推動并跟蹤全球在為人類和地球建設真正可持續經濟方面的進展,通過計量和披露提高企業意識對于有效管理溫室氣體排放和氣候變化風險至關重要。碳排放信息披露也有助于企業提前了解監管和政策變化,識別和應對不斷增長的風險,并找到新的行動機會,以滿足全球投資者和客戶的需求。11月17日,臺泥集團召開三季度法說會,在取得同期歷史新高業績優異表現的情況下,臺泥董事長張安平仍牽記節能減碳的重任,他強調要把臺泥的價值觀轉化為行動,臺泥除了營利,也要成為改變世界的企業之一。
2020,庚子年,這是蝗害,天災,水災,
疫情沖擊的一年,
也是人心覺醒的一年。
突如其來,令我們不知所措的新冠病毒,
一夕之間凍結了熟悉的生活節奏。
在世界暫時停止運行的這段時間,
疫情帶來的改變,
讓大家理解到原來全球彼此依賴的程度,
國際間人與人的關系竟然是如此的緊密,
人和大自然是如此唇齒相依。
這顆被大氣層包覆的藍色水晶球,
是人類和大自然萬事萬物共存共榮的家鄉。
今年除了疫情外,
我們發現熟悉的藍色地球改變了。
北半球南半球都發生了想象不到的森林大火,
沒有經驗過的水災,旱災,蝗害。
大自然改變了嗎?氣候改變了嗎?
以往的科學以及經濟發展的成功造成了問題嗎?
我們鼓勵發展,鼓勵科技進步而忽略了人的生活嗎?
也忽略了因為發展所帶來的社會責任嗎?
每一種發展進步都有帶來連鎖的反應。
歷史不會一條直線地發展下去,
人類發展也是一樣,必須要經常的反省,調整,修正。
12,000年前的農業革命,
200年前的工業革命,
人類在歷史中不停地改變生態,也滅絕了很多生物。
但是21世紀可能會決定
人類本身是不是被滅絕的生物之一。
過去200年增加太多的二氧化碳造成了地球的溫室效應,
改變氣候,也改變了世界的運行。
21世紀的發展欠未來一個責任,
當我們退場以后,地球的生態,
社會的生存以及價值觀能夠永續長存嗎?
“水泥是取自于大地,用之于人類文明”的事業,
但是他的原罪是較高二氧化碳的排放。
臺泥是以“大自然為主體,
社會利益為宗旨”來經營水泥行業。
永續的地球,人文為優先,
人類的幸福是一切價值的最高標準,
這些是臺泥的精神。
在主動尋求環保解決方案,臺泥是堅定的先行者,
Doing well by doing good,
我們有企業的靈魂,
所以我們會用力的參與二氧化碳的減排。
臺泥在2019年12月率先承諾科學基礎減碳標準SBTi ,
設定于2025年減碳11%,也是臺灣第一張水泥碳標簽,
更在今年加入GCCA全球工業2050年氣候愿景,
也就是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
我們虛心地向大自然學習還原能力。
讓空氣,風,水與土地干凈的完全使用,
我們相信地球必須要有多元化的生態系統,
所以要徹底定位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角色。
人類文明的演進是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
我們要為人類的共同未來打下扎實的基礎,
為人類的未來尋找一個美好的可能,
做我們繼續應該做的事,
必須要把臺泥的價值觀化為行動,
當然跟社會的溝通也必須要及時。
節能減碳絶對不是簡單的事,
2050年的巴黎協議,如同攀登圣母峰,
是水泥業脫胎換骨的苦行之旅。
臺泥除了營利也要成為改變世界的企業之一。
我們相信人類文明與科技的發展、
經濟的成長和環境的保護,
以及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是可以并行、相輔相成的。
透過集體的行動力,
努力挽回以往工業造成的問題,
Business for Good ,在時間上永遠都不會嫌晚。
最后我想用一段
William Wordsworth的詩作為結尾 :
我心悸動!
當我看到天際間的彩虹:
像我出生時;
現在我成人時;
或當我變老時,
-------
希望我每一天的日子,
跟神圣的自然緊緊連系著。
臺泥水泥花園廠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