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在今年6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曾對廣東省茂名市19家混凝土作出行政處罰罰款約765萬元的決定。其中3家牽頭企業被處以當年銷售額2%的罰款,其他16家企業被處以2016年銷售額1%的罰款,合計共處罰約765萬元。
據通報稱,這起壟斷協議案是在三家企業的牽頭下,19家混凝土企業商議達成統一上調混凝土售價的意見。隨后,這些企業還在“茂名混凝土交流會”微信群中,交流漲價信息和發布拖欠貨款客戶名單。部分企業在群里發布漲價信息,還得到了回應與支持。這波調價持續近兩個月。
針對處罰有9家企業辯稱,漲價是為應對運輸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增加,且各家的漲價幅度和調價時間存在差異,更重要的是幾家企業并未簽訂任何協議,因此不存在協同漲價實施壟斷協議的過程。
對此,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則表示,成本增加不應成為涉案企業實施法律禁止行為的合理理由。雖然涉案企業沒有簽訂具體協議,但通過聚會商議,微信建群等形式對漲價達成合意。且調查發現,各家調價時點和調價幅度在曲線上是趨同的,漲價行為一致。
水泥行業既要反對壟斷,更要反對低價傾銷
水泥建材行業相關人士曾公開表示,水泥行業追求市場平穩、價格穩定,既要反對壟斷,更要反對低價傾銷。從各區域水泥企業產能分布情況來看,絕大多數水泥產能聚集區產能集中度相對較高。各區域龍頭企業的產能占比通常達到整個區域的50%以上。
從各區域分布情況看,熟料產能排名前四的地區分布為華東、西南、華南和華中,這四個地區的占比合計超過70%。
1 華東地區:海螺水泥與中國建材產能合計超過50%
在長三角地區,海螺水泥和中國建材兩家熟料產能合計占比為超過50%,該區域前五大龍頭企業產能占比接近70%,小企業產能比重小于10%左右。
2 西南地區:西南水泥企業的產能最大,占比約25%以上
西南地區,西南水泥企業的產能最大,占比約25%以上。四川地區龍頭企業西南水泥(中國建材子公司)、海螺水泥和峨勝水泥三家產能合計占比達到50%左右;貴州地區西南水泥、海螺水泥和臺泥國際三家合計占比超過50%;云南地區,華潤水泥、華新水泥三家合計占比超過50%。
3 華南地區:海螺、華潤和臺泥三足鼎立合計產能超過50%
華南地區的兩廣區域是水泥消費的主要市場,廣東和廣西因西江使得水泥市場貫通,廣西通過西江將水泥輸送給供給短缺的廣東市場。兩廣市場格局中,華潤水泥、海螺水泥和臺泥國際三足鼎立,熟料產能分別占區域總產能比重為25%、19%和11%,前三大企業合計為50%以上,產能集中度較高。而在粵東地區,因山多使得水泥運輸不便,水泥市場較為封閉,塔牌集團話語權較高。
4 華中地區 :湖北華新葛洲壩占比60%,河南三大龍頭企業占比超過50%
湖北地區的華新水泥和葛洲壩兩大龍頭熟料產能合計占60%左右,該區域小企業數量占比高,但產能比不高,為20%,且小企業多集中在鄂東,鄂西地區在華新水泥和葛洲壩的協同下,市場竟爭秩序較好。湖北身處長江中游,易受長江上游重慶和長江下游華東地區水泥市場影響,若外來水泥流入減少,本地水泥市場將維持較好的競爭格局。
河南地區天瑞水泥、中聯水泥和同力水泥三大龍頭合計產能占比為50%以上,但該區域煤炭資源豐富水泥產能過剩嚴重,且小企業數量相對較多。
各省水泥勢力分布圖
從各大區域產能分布情況來看,龍頭企業作為引領者,中型企業采取跟隨策略,而小企業產能占比多小于10%,對市場秩序影響較小。龍頭企業的掌握市場話語權與定價權。
今年以來各區域的水泥產能分布來看,幾大龍頭企業處于絕對的市場份額優勢,而今年漲價多由龍頭企業領漲,并在同一時期,同一區域,漲價近乎相同的方式實施。是否涉嫌價格壟斷?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