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城建”)發布提示公告,“16中城建MTN001”債券于2021年3月1日到期,因資金鏈緊張存在不能兌付的可能性,而從發行之日起,該筆債權幾乎從未按時兌付,已構成多次實質性違約,此次違約將大概率出現。債權人稱中城建名下已無資產,而多年來中城建遍尋合作方未果。

水泥人網注意到這家企業在多個領域都與水泥行業相關,屬于水泥企業的下游客戶。“中城建”官方簡稱顯示,企業成立于1990年,由隸屬于解放軍二炮后勤部的中國天龍實業總公司脫鉤改制而來。主要從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業務,同時集房地產開發經營、工程施工、裝飾裝修、道路橋梁、園林綠化工程、管道工程等服務于一體。除此之外,中城建業務還涵蓋設計、建筑、金融投資等多個領域。屬于水泥行業的下游客戶。
100億“違約王”或再添一筆
據了解,“16中城建MTN001”發行總額18億元,計息期利率3.97%,發行期限為5年,于2021年3月1日到期,而在這五年當中,2017年、2018年、2020年均出現實質性違約。中城建表示,由于股東發生變化,同時受評級下調等因素影響,融資受限、流動性存在一定壓力。

早在2016年11月,中城建就已經發生了首次債券違約。
記者梳理發現,2016年11月28日,14中城建PPN003、12中城建MTN1和14中城建PPN004即同時出現實質違約,三筆債券余額總計60億元。
此外,Wind數據顯示,目前中城建已實質違約債券有8只,已實質違約債券余額達136.50億元。其中目前已到期債券就有6只,已逾期未償本金就達100.5億元。
負債近1900億!河北最大煤企發生重大債務危機
據水泥人網了解,類似企業發生債券違約的并非個例。繼河南永煤違約后,河北最大煤企冀中能源出現預警信號。根據媒體報道,冀中能源集團2月23日與銀行召開會議討論三月到期債務可能的償還方案。冀中能源要求銀行幫助為即將到期的債券進行再融資,目前冀中面臨著9只總計105億人民幣(合16億美元)的在岸債券的償還,這些債券將于3月至4月行權或到期。
作為發債大戶,冀中能源截止2月23日公司存續債務已達230.5億元,依靠自身現金流已無法償還,依靠再融資和省內資源騰挪也很艱難,冀中能源希望能夠采用成立債委會的方案與銀行等主要債權人協商債務展期重組事宜,曾通過地方國資委在幾周前首次提出設立債權人委員會,以便更好地與其銀行協調,但由于潛在的負面市場情緒影響,該委員會遭到了來自銀行的抵制。
截至最新報告期,冀中能源集團總資產2277.05億元,總負債1855.95億元,凈資產421.1億元,資產負債率81.51%。
2020年涉及債務違約的企業達到46家,其中成功化解債務危機的有4家,已經實際發生債務違約的有42家,而這42家公司違約債券規模約1600億元。就行業分布來看,除去綜合類外,債券違約分布最大的行業要數房地產業。永煤集團10.32億元票據違約;華晨汽車集團總負債1328.44億元,宣告破產重整;北大方正集團走下“神壇”,進行重整;紫光集團4.5億票據違約……部分龍頭企業違約情況如下表所示:

海螺、華新、萬年青多家水泥集團應收賬款逐季增加
海螺水泥

華新水泥

葛洲壩


祁連山

寧夏建材

金圓股份


萬年青

一方面是下游客戶頻頻發生債務爆雷,另一方面是水泥企業應收賬款逐季增加,骨牌效應也在逐漸顯現,背后的隱性風險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