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中鋁集團原董事長葛紅林在即將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呼吁,盡快糾正用“兩高一資”、“高能耗”定義原材料產業,糾正對原材料產業的政策歧視。
議政府有關部門充分看到原材料產業已經從傳統走向現代,充分認識原材料產業是制造業的基礎,盡快讓其享有允許類的產業政策,包括金融、財稅、貿易等方面普惠性政策。

據了解,2005年前后,有關部門出臺了控制鋼鐵、電解鋁、鐵合金、成品油等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的政策。由此,產生了“兩高一資”的說法。“隨后該說法不斷演變為原材料產業的定義,不斷出現在政府的文件之中,不僅影響了鋼鐵、有色、建材等原材料產業的聲譽,而且制約了原材料產業項目投資、金融授信貸款、企業上市融資、出口退稅等,企業反響強烈,紛紛呼吁糾正政策歧視。”葛紅林在提案中指出。
針對“兩高一資”的刻板說法以及相關問題,葛紅林在提案中給出了三方面的建議:
第一,盡快糾正用“兩高一資”、“高能耗”定義原材料產業。
葛紅林的提案指出,“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產品”,產業政策上的不精準,以偏概全的“一刀切”,將誤導社會認知,影響產業轉型升級,制約原材料工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盡快糾正用“兩高一資”、“高能耗”定義原材料產業,應根據產業發展實際,科學地制定產業中的“兩高一資”產品清單,實施精準的動態調控。
第二,盡量摒棄老眼光,充分認識原材料產業已經從傳統走向現代。
據了解,新世紀以來,我國鋼鐵、有色、建材等原材料產業貫徹黨中央的一系列工作要求,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大力加強技術創新,節能減排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比如,有色金屬產業在2000-2019年期間,銅、鉛、鋅單位產品冶煉能耗分別下降82.3%、53.3%和65.8%,2020年銅、鉛冶煉能耗又比2019年分別下降5.5%和5.6%,銅、鋁、鉛、鋅冶煉骨干企業普遍達到特別排放限制標準,居世界領先水平。
智能制造、碳達峰正成為原材料工業行業的努力方向。有色行業電解鋁產能“天花板”已經形成。“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積極引導社會,摒棄“兩高一資”的老眼光,充分看到原材料產業已經從傳統走向現代,不再歧視原材料產業。”葛紅林在提案中表示。
第三,充分認識原材料產業是制造業的基礎,盡快讓其享有允許類的產業政策,包括金融、財稅、貿易等方面普惠性政策。
原材料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離不開的產業,也是制造業的基礎性產業。在疫后“六穩”和新基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有色金屬等原材料正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資料,原材料產業始終占全球制造業增加值的32%左右。而我國2018年經濟普查表明,占比為30.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原材料產業的支持,至少讓其享有允許類的產業政策,包括金融、財稅、貿易等方面普惠性政策。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