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京開幕,水泥等建材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紛紛獻言獻策,建議涉及綠色材料、節能減排、錯峰生產、營商環境以及相關產業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來輝建議將水泥行業移出高耗能高污染行業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來輝接受媒體采訪時告訴記者“今年帶了《加速傳統制造業向綠色低碳發展邁進》《關于修訂<工傷保險條例>》等4個建議到兩會,這些建議主要源于平時的工作和收集到的群眾反饋。”
針對水泥行業在節能減排上取得的成效,為更好推動水泥行業的綠色發展,張來輝建議:
一是再次建議將水泥行業不再列入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建立沒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只有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的觀念,應根據企業在行業內的環保和能耗管控水平來劃分。
二是傳統行業實現綠色發展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和資金投入,國家應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如在環保錯峰生產上杜絕“一刀切”,根據企業的環保和能耗管控水平,差異化制訂政策,而錯峰停產時所有生產線全停,既不利于節能減排,又造成了區域性的水泥供應緊張,長距離的物流運輸更會增加新的排放,不利于二氧化碳減排。同時也希望在企業節能減排研發和技改上給予資金支持。
三是對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利用生產工藝過程中所產生的純余熱、余壓(氣)發電與燃煤自備電廠區別對待,資源綜合利用自備電廠不列入對自備電廠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和附加費征收范圍。資源綜合利用發電機組,對 “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水庫移民扶持基金、農網還貸資金和可再生能源附加”等,采取暫停征收。
四是建議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鼓勵或支持相關水泥企業建設減碳示范水泥項目,樹立標準,推廣應用,為我國的減碳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五是呼吁傳統制造業樹立節能就是減碳、植樹就是減碳的意識,加大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爭創綠色工廠,推動我國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
中國建材股份公司總裁彭壽建議強制要求既有建筑改造使用綠色材料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彭壽針對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材料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制造業的“底盤”,是我國制造業的重要前提,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

圍繞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彭壽今年準備了四個方面的建議:
一是重視基礎材料的科技創新,建材、鋼鐵等關鍵的基礎材料應該納入“十四五”科技攻關的基礎創新項目,使我們的基礎材料能在創新上更上一層樓,使我們的材料在領域上有更大的發展,對產業鏈形成有力支撐;
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加強“卡脖子”技術攻關,補短板、鍛長板,打造以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為核心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三是發展綠色建材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開發功能玻璃、發電玻璃等綠色材料,在攻克這種節能、減排、脫碳等綠色方面來進行綠色應用,通過建材行業的綠色發展為我國的碳達峰、碳中和做出貢獻。
同時,他建議住建部加速制定發布綠色材料應用專項政策與國家標準,強制性要求既有建筑改造使用節能玻璃、發電玻璃、儲能等綠色材料,明確新建建筑碳減排指標,加速實現建筑從“高能耗向低能耗、正能耗”轉變,使“材料先行”轉化為“應用領跑”。
內蒙古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化驗室主任劉麗芬建議加快制定水泥錯峰生產實施細則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化驗室主任劉麗芬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建議要加快出臺《水泥錯峰生產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政府的主體責任,完善對違規行為的處罰措施,對于錯峰生產時間實行動態管理、水泥錯峰生產納入水泥碳達峰行動方案等相關問題進行細化和完善。

劉麗芬表示“錯峰生產新政與原有政策相比,在可操作性上進行了細化,明確了電石渣水泥、冬季采暖、城市垃圾和危廢處理等生產線的錯峰生產問題,有很大進步。但是由于沒有《水泥錯峰生產實施細則》,對于實施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缺乏明確規定和處理意見,實際效果可能會打折扣。”
代表們反映的既是政策方向,又是民生問題,多是各行各業亟待解決的普遍問題。正如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來輝提的關于修訂《工傷保險條例》的提案,員工是無形資產,不僅海螺水泥,水泥行業各企業也必須把員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員工的事無小事!
作為水泥人,您會為水泥行業發展提出什么樣的建議呢?
來源:水泥人網,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未經許可或未注明出處,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