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擁有良好碳排放數據基礎的水泥、電解鋁行業將可能優先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除電力已納入外,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航空剩余七大行業,將在“順利對接、平穩過渡”的基調下逐步納入全國碳市場。尚未被納入全國市場的行業將繼續在試點市場進行交易。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試點市場和全國市場將會并行。
今年2月,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開市”。生態環境部印發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啟動施行。按照要求,企業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折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煤,即納入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應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碳排放數據、清繳碳排放配額、公開交易等信息并接受監管。
據統計,此前已進行區域試點。2011年-2020年8月,全國有7個試點省市。其中,湖北碳市場現有各類主體9800多個,其中電力、鋼鐵、水泥和化工四大行業的排放量占納入企業的81%。2019年華新水泥湖北地區實現碳減排13余萬噸,收益近500萬元。
機構指出,水泥行業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點行業,占社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16%。目前我國水泥熟料排碳因子距離巴黎協議2050目標仍需壓減12%,距離國際能源署2030預計均值需壓減7%。碳中和對于水泥行業供給端影響體現為總產能壓縮和集中度提升。總供給來看,技術性減排和產能政策的結構性減排,都會加快落后產能退出,壓縮水泥行業整體產能。有利于水泥行業中長期供給側的總量控制和優化,進而利好行業中長期盈利中樞,龍頭企業將享有超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