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剛剛結束,近幾年水泥質量已經成為“重災區”,各種不合格水泥、假冒水泥橫行于市,且無人問津,給下游工程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近日,水泥質量萬里行組委會不遠千里奔赴到江蘇、安徽、山東等市場,對部分水泥進行抽樣檢查,結果讓人意外,不合格率達到了驚人的23%。
從近兩年多個省市自治區通報的不合格產品結果可見不僅包括部分企業生產的32.5等級標號水泥也包括42.5等級的普遍硅酸鹽水泥。不合格項目不僅包括抗壓,抗折強度,氯離子,也包括水溶性鉻以及燒失量等多個項目,可見水泥質量的問題與標號無關,極有可能與企業所用的材料以及生產工藝有關。
100多家水泥企業質量不合格
據水泥人網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僅各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抽查的水泥質量檢測結果當中,不合格的水泥企業高達上百家,大量不合格水泥、低質量水泥、假冒水泥沖擊當地市場,嚴重損害了下游消費者的權益。
2020年水泥產品抽查了27個?。▍^、市)439家企業生產的440批次水泥產品,其中24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5.5%。不合格項目涉及三氧化硫、氯離子、燒失量、水溶性鉻(Ⅵ)。2019年抽查了30個?。▍^、市)349家企業生產的349批次水泥產品,其中30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8.6%。不合格項目涉及三氧化硫、氯離子、強度、水溶性鉻(Ⅵ)。
2019~2020年市場監管總局抽檢結果通報

數據來源:國家市場監管總局
各省市地區近兩年公布的
抽檢不合格單位及產品規格型號

數據來源:各省市地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據水泥人網了解,廠家的檢測報告都是以送檢的方式完成,送檢是水泥企業將生產出來的水泥樣品送到當地相關的檢測中心進行各項指標的檢測,而檢測中心也只對企業送來的樣品負責,至于后期水泥企業生產的其它產品是否合格,就不得而知了,在這種檢測形式之下,也就出現了部分水泥企業送檢的樣品是品質較好的水泥,而實際生產出來的水泥,品質與送檢的產品相差甚遠。
更有甚者,在送檢的過程中,偷天換日,從市場中買其它高質量水泥,然后再換上自己的包裝袋,蒙混過關,同樣也能拿到相關的檢測報告,但是他們企業生產的水泥質量則存在很大的問題,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做法。這也就造成了近幾年很多下游工程陸續出現因水泥質量不合格而釀成的種種慘劇。
也正因如此,面對水泥質量的不確定性,由水泥人網、水泥內參共同發起的水泥質量萬里行,得到業內各界同仁強烈反響,并由第三方權威水泥質檢機構檢測,同步發布檢測結果。
中國水泥質量萬里行組委會聯合各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不遠千里、萬里,奔赴各個水泥市場,對上百個水泥門店進行抽樣,并進行跨區域檢測。為水泥行業的規范化、高質量發展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種行業巡禮活動也打破了原有的水泥質量檢測潛規則,使檢測結果更加的真實,更加的客觀。
作為水泥行業最大的新媒體服務平臺,水泥人網的初心也只是規范市場,讓生產者、經營者、監管者、消費者各歸各位各司其職。為了不再有屋塌橋歪,我們將繼續深入各地水泥市場,對各地水泥產品進行抽樣,以打擊假冒偽劣質量不合格產品,保護優質品牌,保護來之不易的良好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