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水泥人網了解,開羅時間23日上午,隸屬于中國臺灣長榮海運集團的超大型貨柜輪“長賜”號(Ever Given)在蘇伊士運河擱淺,造成這一世界重要航道被迫停用。10艘載有1300萬桶原油的油輪因此受到波及,至少100艘往來船只受阻。短期內引發了全球油價的上漲。

在“長賜”號擱淺期間,全球油價上漲,24日,布蘭特原油期貨收報每桶64.41美元,上漲3.62美元,漲幅6%;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3.42美元,收于每桶61.18美元,漲幅為5.92%;5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3.62美元,收于每桶64.41美元,漲幅為5.95%。
中方制裁歐盟27國!
而在此之前,歐盟宣布對我國“4+1”(4人+1企業)進行了無理制裁。在3月23日,我國正式宣布對歐盟實行“10+4”(10人+4個實體企業)制裁。被制裁的人員及其家屬禁止入境,限制上述人員的關聯企業、機構與中國往來。

中方決定對歐方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信息的10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包括:歐洲議會議員彼蒂科菲爾、蓋勒、格魯克斯曼、庫楚克、萊克斯曼,荷蘭議會議員舍爾茨瑪,比利時議會議員科格拉蒂,立陶宛議會議員薩卡利埃內,德國學者鄭國恩,瑞典學者葉必揚,歐盟理事會政治與安全委員會,歐洲議會人權分委會,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丹麥民主聯盟基金會。相關人員及其家屬被禁止入境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他們及其關聯企業、機構也已被限制同中國進行往來。
歐盟將對部分國家商品征收碳關稅
而在10天之前,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關于與世貿組織兼容的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的決議,并將于2021年第二季度正式提出關于碳關稅的具體方案,屆時碳關稅提案將納入歐盟氣候目標計劃的一部分。該議案稱,如果一些與歐盟有貿易往來的國家不能遵守碳排放相關規定,歐盟將對這些國家進口商品征收碳關稅。
有專家指出,歐盟碳關稅一旦落地實施,一些與其有貿易往來國家的高耗能高排放產業,例如金屬冶煉、水泥、化工等行業,都可能面臨較大影響。一方面,碳關稅的征收將直接導致高碳企業產品的出口成本上漲,削弱高碳企業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相應的高碳產品出口也會被征收碳關稅的國家限制出口數量,從而導致出口市場被壓縮,這對我國出口貿易將帶來影響。
而在2021年兩會中,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實現在“30·60”目標,國家對于水泥行業的碳排放的監控、監管力度會越來越大。根據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節點,工信部今年將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和綠色制造工程,并制定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和路線圖。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國際公認的大規模直接減排技術,也被認為是我國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重要支撐。作為水泥熟料生產環節碳減排的“兜底”手段,未來,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會為水泥行業碳中和做出重要貢獻,為之前能夠對其給予重視的企業提供價值回報。
據水泥人網了解,不管是技術性減排和產能政策的結構性減排,都會加快落后產能退出,壓縮水泥行業整體產能。針對于節能減排的政策制度或將逐步加嚴,相對能耗較高的水泥企業將成為重點治理對象,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為了碳排放達標,未來,對于水泥行業的停產力度會持續性加大,水泥企業在超低二氧化碳排放技改方面的投入會持續性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