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山東省工信廳、發改委、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市場監管局等五個部門聯合印發《全省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方案》。

方案要求各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真落實《全省落實“三個堅決”行動方案(2021-2022年)》(魯動能〔2021〕3號),全面清理整頓水泥行業建成產能,全面關停退出2500噸/日及以下水泥熟料生產線和3.2米及以下水泥磨機,大幅壓減低效落后產能,推動全省水泥行業結構持續優化。
將嚴格按照水泥行業產業政策、準入條件、投資管理、技術標準等規定要求,對全省所有水泥熟料、水泥粉磨建成和在建項目進行梳理排查,依法依規進行分類處理。綜合運用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價格措施,倒逼低效落后產能退出。有效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允許符合條件的退出產能開展省內交易,優化行業發展布局。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水泥熟料、水泥粉磨項目應具備立項、土地、規劃、環評、能評、生產許可等相關手續。根據相關文件要求,由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組織清理整頓的水泥熟料項目,按清理整頓意見執行。
水泥項目(含熟料、粉磨)由省投資主管部門核準;2014年11月1日至今,由市縣投資主管部門/行政審批部門備案。技術改造項目由同級技術改造主管部門核準或備案。產能置換要求水泥熟料,不同時期項目適用相應產能置換政策;水泥粉磨,根據產能過剩行業不得新增產能的要求,水泥粉磨產能置換比例應不低于1:1。










方案要求2021年7月底前,各市將項目底表、相關證明資料及審查意見報省發改委、工信廳;對各市上報的合規項目,省發改委、工信廳會同省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逐一復查,形成項目合規性審查意見,2021年8月底前完成;省發改委、工信廳會同省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將省級審查意見反饋各市政府確認,存有異議的組織權威專家現場核實確認,形成全省水泥熟料、水泥粉磨最終清單,作為分類處置依據,2021年9月底前完成。
1.對2500噸/日及以下水泥熟料生產線(特種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產線除外)、3.2米及以下水泥磨機違規項目,以及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規定淘汰類裝置,各市工信局、發改委會同市相關部門責令企業立即停產,于2021年底前拆除退出并完成市級驗收工作。
對2500噸/日及以下水泥熟料生產線(指魯動能3號文件已經確定的2022年底退出的產線,特種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產線除外)、3.2米及以下水泥磨機合規項目,各市工信局、發改委會同市相關部門于2022年12月底前組織進行拆除退出并完成市級驗收工作。
對2500噸/日以上水泥熟料生產線(特種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產線除外)、3.2米以上水泥磨機違規項目,各市發改委、工信局會同市相關部門嚴格履行屬地責任,責令企業立即停產整頓。3.8米及以上符合相關條件要求的項目,且按照魯動能〔2021〕3號文件標準落實置換產能的,依法依規完善相關手續后方可生產。2022年6月底前,相關手續仍不完備的,各市工信局、發改委會同市相關部門于2022年12月底前組織進行拆除退出并完成市級驗收工作。
按魯動能〔2021〕3號文件要求,省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2021年10月底前組織開展專項執法檢查行動,對達不到安全、環保、節能、質量等強制性標準要求的,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限期2022年6月底前整改到位,完不成的予以關停退出。達不到效益、水耗等標準要求的,通過實施差別電價、階梯電價、懲罰性電價和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等措施,倒逼低效產能退出。
實施產能置換嚴把準入關口。新建水泥項目在嚴格落實產能置換要求的基礎上,水泥熟料項目建設規模應不低于4000噸/日,水泥磨機項目內徑應不低于3.8米,建設規模應不低于100萬噸/年。
實行行業清單管理。對合規的建成水泥項目,省工信廳征求省有關部門意見后,2022年3月底前,審核確認形成水泥熟料、水泥粉磨企業、裝置、產品、產能清單。清單實行動態管理,根據新建項目、整合退出等情況,每年進行動態調整,主動向社會公開。清單外水泥熟料、水泥粉磨項目視為違規項目,若未取得生產許可證,省市場監管局不予生產許可。若企業已經取得生產許可證,省市場監管局依法注銷或建議市場監管總局依法注銷生產許可證。
建立違規舉報制度。2021年7月底前,省工信廳、發改委建立違規舉報制度,向社會公開舉報渠道,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規定淘汰類裝置,2022年以后未整合退出的2500噸/日及以下水泥熟料生產線(特種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產線除外)、3.2米及以下水泥磨機,以及違法違規建設項目等情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推進行業綠色發展。對確定保留的和通過產能置換新建的水泥項目,要按照“有組織排放深度治理、無組織排放全流程收集處理、物料運輸清潔化”的要求,對標國內行業標桿企業,進行超低排放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