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中央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對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了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2021年5月28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督察報告。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督察組于2021年7月16日向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進行反饋。
自治區高度重視此次督察工作,邊督邊改、立行立改,解決一批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截至6月底,督察組交辦的3917件群眾舉報問題已基本辦結,其中責令整改4868家;立案處罰349家,罰款6302.2萬元;立案偵查50件,拘留21人,約談79人,問責10人。
一是綠色發展理念貫徹落實不夠深入
一些地方和部門對“生態優勢金不換”的認識不夠深入,綠色發展理念樹得不牢,對天生的好山好水缺乏敬畏和呵護之心。自治區2017年以來陸續發生12起紅樹林破壞案件,造成紅樹林直接死亡239.85畝、退化671.51畝。一些領導干部對高質量發展的認識有偏差,北海市、防城港市不顧產業布局現狀和規劃要求,爭搶鋼鐵項目落戶。百色市、柳州市三江縣、來賓市金秀縣長期違規補貼和扶持“兩高”企業。
“兩高”項目管控不力。在未完成“十三五”碳排放強度控制目標,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量占比、煤炭消費量占比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廣西“十四五”上馬“兩高”項目沖動依然強烈。水泥熟料等高耗能行業產能持續擴張,12個在建項目產能達1734萬噸,是“十三五”增量的2.9倍。“十三五”期間,防城港市萬元GDP能耗強度上升42.5%,其粗鋼產能在“十四五”期間仍將大幅增加。百色市“十三五”期間萬元GDP能耗強度上升16.74%、碳排放強度上升21.4%,與下降19%、22%的任務目標背道而馳;但其仍在超規劃目標的情況下,新增大量氧化鋁產能。
能耗雙控考核放松要求,百色市連續三年考核結果為“未完成”,本應問責卻弱化為通報批評;北海市、崇左市未完成任務,自治區也未對其實施緩批限批。抽查發現,防城港、百色等市46個“兩高”項目未通過節能審查已開工建設。差別電價政策一再落空,2012年以后限制類鐵合金企業再未執行差別電價政策,自治區工信部門甚至借富余小水電之名,使桂林、崇左等地限制類鐵合金企業獲得更低電價。
整改敷衍應對。梧州市稀土開采污染水源問題整改不力,岑溪市三堡鎮一帶區域稀土盜采仍然嚴重,義昌江及其支流2020年氨氮年均濃度超標。一些地方和部門對群眾舉報重視不夠,群眾不滿意率高。南寧市新又鮮畜禽有限公司屠宰廢水污染周邊環境,但地方卻回復不會造成污染。
二是生態破壞問題仍較突出
紅樹林資源保護條例未得到有效貫徹落實,紅樹林局部破壞問題突出,自然保護地以外5000多公頃紅樹林未得到有效保護。2017年6月以來,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鐵山港東港區欖根作業區泊位工程,不顧管理部門多次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的要求,持續野蠻施工,導致257.67畝紅樹林受損,死亡數量高達37988株,其中部分死亡紅樹林樹齡達30年以上。欽南區犁頭嘴海堤加固項目、欽州市茅尾海沙井項目施工造成83.19畝紅樹林死亡。
礦山開采生態破壞嚴重。露天礦山野蠻開采問題普遍,全區“半邊山、一面墻”式礦山達296座。截至2020年全區礦山需要治理恢復的面積達20300公頃,“十三五”期間僅治理4114.63公頃,完成率20.2%。來賓武宣縣32個露天礦山企業中28個存在破壞林地行為,立案涉林面積達100公頃;梧州岑溪市綠色礦山創建工作不實,11座閉坑礦山無一開展生態修復治理工作,31座花崗巖礦山中20座未嚴格按要求進行階梯型開采。

2021年4月,中央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廣西賀州市現場檢查大理石礦山生態破壞及修復情況。
自然保護地管理不到位。桂林市自然保護區違規項目清退整治不力,保護區確界和功能區劃分工作嚴重滯后;在未摸清小水電數量、未開展實質工作情況下,兩次申請整改銷號,均因工作不實被駁回。河池市鳳山世界地質公園保護區內,良利采石場長期違規野蠻開采,生態破壞嚴重;鳳棲桃園生態智慧長壽康養基地等3個房地產項目違規建設,嚴重破壞國家級地質遺跡點。鳳山縣人民政府蓄意調整項目所在保護區域等級為項目開發讓路,多處原國家級、省級地質遺跡保護點被降級。貴港桂平市碧灘銀金鉛礦2016年以來在桂平西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一級保護區內“開天窗”采礦。賀州市昭平桂江國家濕地公園試點期間,文竹水電站等8個項目在公園內違規建設,直至2021年4月國家林草局現場督辦后才全面停產整改。此外,防城港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內仍有部分違規設施。
三是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明顯
廣西上報2020年設區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為44.8%,即便該數據已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仍有較大“水分”。北海市上報的生活污水收集率為85.8%,號稱全區第一,但擠掉工業廢水“水分”后,收集率降至不足50%。由于收集率過低,全區121個城鎮污水處理廠中,23個處理量負荷率低于70%,35個進水COD平均濃度低于100mg/L。2018—2020年,雖然全區建設了1888公里污水管網,但由于管網錯接漏接等原因,無法有效收集生活污水,全區污水處理廠污染物平均進水濃度沒有提升,部分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甚至下降。崇左市管網建設嚴重滯后,2020年污水集中收集率僅為6.7%,大量生活污水直排,黑臭水體“一填了之”,而城區唯一一座污水處理廠建成10年卻長期負荷率不足40%,雖被自治區有關部門多次督辦,仍無動于衷。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能力缺口較大,2020年廣西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9萬噸/日,但無害化處置量僅有2.09萬噸/日。“十三五”規劃建設的45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有近1/3未建成。51座在役垃圾填埋場有24座超量填埋,實際填埋量達設計處置能力的180%。2020年底,全區填埋場垃圾滲濾液積存量高達58.2萬噸,環境風險十分突出。北海市生活垃圾填埋場2016年以來累計偷排53.56萬噸垃圾滲濾液至市政管網;南寧市橫縣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場垃圾滲濾液直排外環境,外流滲濾液COD濃度超排放標準143.7倍;貴港桂平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偽造滲濾液處置設施運行假象,騙取治污資金;柳州市5個縣級生活垃圾填埋場4個有滲濾液滲漏問題。

2021年4月,中央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廣西貴港市桂平市檢查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臺賬。
四是其他需要關注的重點生態環境問題
編制自治區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理方案時,未對地方上報情況進行審核把關,多處內容失實;防城港市和欽州市45處占用海洋生態紅線的未批已填地塊,上報為未占用;上報的11處未批準填而未用地塊,有7處未填海,4處主要填海時間在方案上報以后。北海市鐵山港灣區公館鎮鹽田村海域兩處填海地塊、欽州市大風江炮臺村福熙石場填海區域持續違法違規填海。
欽州、防城港、北海三市入河入海排口水質超標問題突出。2020年欽州市海水水質總體評價為“差”,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達標率僅為70.6%,茅尾海海域5個監測點位只有1個達到環境功能區管理目標;防城港市茅嶺鎮直排茅尾海的11個排水口水質重度污染;北海市2020年監測的入河排污口中50%以上超標。茅嶺江流域、茅尾海海域非法采砂猖獗,盜采行為屢禁不止。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作為區屬大型企業,環境保護意識淡薄,多個下屬碼頭存在突出環境問題。
部分尾礦庫、廢棄礦山、歷史遺留廢渣等污染治理不到位,存在環境安全隱患。電解鋁等重點發展行業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空缺,廢鉛酸蓄電池非法收集處置問題突出?;省⑥r藥統計數據作假,2016年至2019年,全區化肥銷售量增長25.7%,而統計使用量卻下降3.85%,增減趨勢明顯矛盾。
督察要求,承擔起保護好廣西山山水水的歷史責任。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嚴守生態環境保護紅線,著力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切實加強污染治理和風險防范。對失職失責問題,要責成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厘清責任,嚴肅、精準、有效問責。對需要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或需要提起公益訴訟的,按有關規定辦理。
督察強調,自治區黨委、政府應根據督察報告,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黨中央、國務院。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
督察組還對發現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進行了梳理,已按有關規定移交自治區黨委、政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