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邢臺地區主流品牌金隅冀東等PO42.5散裝水泥價格下調20元/噸,預計后期同區域或相鄰區域其他品牌將跟降。
累計下跌125元/噸,貴州低價水泥沖擊上海
20日山東泰安市場主流品牌水泥水泥價格下跌10元/噸,受高溫雨水影響,市場需求疲軟,價格偏弱運行。區域內主要品牌海螺、中聯、山水等或有意同步下調。
福建地區下游市場依舊疲弱,企業庫存壓力越發增大,主要品牌水泥為促進銷量,再度下調高標號散裝水泥價格15-20元/噸。從目前市場供需情況來看,短期內難有改觀,外來水泥近期處于觀望狀態,后期或跟降。
受高溫天氣集中,市場需求低迷,廠家庫存高位,水泥價格持續下跌影響,福建漳州、龍巖、泉州、廈門地區礦渣粉價格下跌20元/噸,這是自6月份以來的第七輪下跌,累計跌價達125元/噸。
水泥消費核心地區上海市場近期需求低迷,繼高標號水泥價格下調后,P.C42.5及M32.5水泥價格跟進下跌10元/噸,現主流品牌P.O42.5散裝報價跌破400元/噸,報380元/噸左右。
日前,有消息稱一艘滿載近3000噸貨物的集裝箱班輪從重慶珞璜港駛離,并將沿長江航道行駛于24日前后到達上海。本次班輪共搭載貨物140標箱,其中包含通過鐵路運至珞璜港的貴州水泥熟料。
據水泥人網通訊員反饋,這批水泥和熟料是自貴州遵義地區出發的途經重慶中轉直達上海核心市場,此航線的開通或將給上海疲軟的市場雪上加霜。


據了解,一直以來上海地區受長三角沿江地區水泥降價影響較大,前期江蘇南通主要品牌水泥七連降,累計跌價已經超過135元/噸。外銷蘇、錫、常的成交報價約在300-310元/噸。
同樣受蘇南地區水泥價格影響的還有蘇北地區。蘇北連云港、徐州、宿遷市場受周邊區域跌價帶動,水泥價格跟跌20-40元/噸,主要市場需求不足,本地廠家庫位高企,降價一方面應對外來水泥沖擊,同時應對淡季銷量下滑。
華潤、海螺、臺泥領跌,累計大跌100元/噸
華南市場以珠三角地區為核心,其主要水泥熟料來源于廣西、貴州地區。
受近期高溫、多雨、臺風影響,下游施工進度放緩,水泥銷量銳減,同時受廣西、貴州低價水泥持續降價影響,區域內水泥價格呈弱勢運行。自上月中旬普降30元/噸后,區域內華潤、海螺、臺泥等主要品牌企業再次通知下調水泥價格,個別企業連續幾輪降價,報價累計跌超100元/噸。
目前,區域內主要品牌企業PO42.5散裝水泥報價在400元/噸左右與外來水泥到位價基本持平,外來沖擊變弱,本土廠家出貨量小幅提升,目前各大企業庫位相對較高,暫無提價預期。
貴州區域主要品牌經銷商對水泥人網表示,目前珠三角區域水泥報價并不高,跨區域運輸的價格優勢沒有,所以暫時沒有向珠三角區域輸入水泥和熟料的計劃。
關中“大劫”,經銷商“跪求”商混下單
本月中旬陜西市場主要品牌企業海螺、堯柏、聲威等陸續通知下調水泥價格50元/噸,同期因區域內停窯限產,絕大多數外銷熟料企業庫位下降迅速,部分外銷熟料的企業通知上調熟料價格30元/噸。此舉令區域內個別前期無儲備熟料的粉磨站企業捉襟見肘。據了解,個別企業已通知限量供應或暫停供應部分標號水泥。
經銷商抱怨,從未見如此慘淡景象,貨款難收
當地一家建材經銷商表示,多年經營也沒見過今年這樣的淡季,新工程奠基后未見加速建設,原供應基建項目的貨款催了幾次也沒有消息。加上冀東、堯柏兩條萬噸線點火,且堯柏熟料已經出廠,更讓區域經銷商對關中地區的價格區間失去信心,部分遠距離運水泥和熟料的也暫時偃旗息鼓。再沒了前幾年區域龍頭企業一次性漲50元/噸,連續幾輪上調,引得商混客戶投訴了?,F在都是經銷商“跪求”商混客戶下單進貨,甚至不惜讓利、賒銷。
云南、四川大跌50元/噸
西南區域云南、四川所屬多區域近期迎來一輪30-50元/噸的降價。20日前后,云南紅河地區部分品牌水泥價格下跌50元/噸,西雙版納和迪慶地區主流品牌水泥價格下跌30元/噸,由于雨季影響庫存高位,外圍市場率先降價以后,本地水泥跟進下調。
15日前后四川成都地區主要品牌企業通知水泥價格下跌30-50元/噸,主要品牌P.O42.5散裝水泥報價440-450元/噸。受其影響近期樂山、雅安、眉山等地區大部分主要廠家陸續下調袋裝水泥價格30元/噸,下調散裝水泥價格50元/噸。甘孜地區主要廠家繼6月下調水泥價格后,再次下調水泥價格30元/噸。
湖南持續下跌,河南水泥“蘿卜蹲”后連累礦粉
華中地區湖南區域近期高溫天氣持續,工地開工率不足,水泥需求大幅下降,疊加本土各品牌水泥報價差價相對較大,本月中旬前后,衡陽、岳陽地區部分龍頭企業領銜下調水泥價格20-30元/噸。
河南省內受高溫及暴雨天氣影響,施工受阻,水泥終端需求較弱,前期連續跌價,水泥價格已經降至近兩年較低點。受水泥價格下跌影響20日前后區域內主要品牌礦渣粉通知下跌30元/噸,目前S95礦粉報價在280-290元/噸。
綜合各區域市場情況,絕大部分地區水泥價格保持在200-400元/噸之間,相鄰區域的價差相對較小,遠距離運輸跨省銷售情況略有緩解。本土企業銷量回升。但是下游市場需求相對較差,各企業以促銷保量為主,短期內無提價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