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化肥巨頭湖北宜化集團發布公告稱,于2021年12月20日接到其子公司內蒙古鄂爾多斯聯合化工有限公司的通知,因冬季天然氣供應受限,聯合化工合成氨及尿素裝置于2021年12月20日起全部停產。
進入冬季,因天氣寒冷,氣溫降至冰點以下,同時疊加重污染天氣環保限制,北方多區域工地停工,水泥銷量下滑。而今年的情況顯然更加嚴峻,除了環保限制,能耗雙控趨嚴、供暖季錯峰生產以及重污染天氣帶來的停限產等客觀因素給水泥企業的生產等帶來了影響外,即使是A類企業也遇無奈之事。
能耗雙控趨嚴,30余個地區限電,開工率降至10%
距離年末僅有不足一周的時間,水泥人最為關注的還是今年“能耗雙控”收官的問題。自三季度發改委對9地能耗強度不降反升和10省份能耗強度未達進度的嚴峻態勢點名通報之后,多地采取了嚴格的措施來降耗,且管控時間普遍持續至今年年底。
云南地區要求9-12月黃磷生產線月均產量不得超過8月產量的10%(即削減90%產量);工業硅企業月均產量不得超過8月產量的10%(即削減90%產量);肥料制造、基礎化學原料制造、煤炭加工、鐵合金治煉等4個行業中萬元增加值能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企業采取重點企業用能管控措施,其中高于平均水平1-2倍的企業限產50%,高于平均水平2倍及以上的企業限產90%。
江蘇地區對于純堿企業進行減產,開工率降低20%左右,徐州、泰州、蘇州等多地陸續停限產,并對綜合能耗5萬噸以上企業開展專項節能監察。
浙江紡織企業幾百家企業停產停工,數千家化工企業輪休式開工。
廣東等地區甚至出現了“開一停六”的情況,要求只保留保安用電,總負荷在15%以下。
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福建等30余個地區開始采取限電措施,“雙限”成為了工業企業下半年的關鍵詞。盡管部分地區在“十一小長假”之后對于雙限管控不再“一日一發文”,但多地在年末仍舊以嚴格的限電限產措施對水泥、鋼鐵等高耗能產業鏈進行管理,以避免在年末綜合大考中被“點名”。
供暖季錯峰生產,長達6個月的“停工令”持續發力
除了突如其來的能耗雙控之外,今年的水泥企業還面臨著供暖季錯峰生產的情況。冬季的氣象條件導致重污染天氣易發頻發,因此生態環境部每年都會頒布應對文件,也就是工業企業面臨的“停工令”。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重點區域2021-2022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可知,自今年四季度至明年3月底開展的為期6個月的環保“停工令”,涉及了全國7省65城。
今年的范圍涉及的更廣,直接增加了26個地級市,而環保“停工令”將一直持續至2022年3月末,會直接影響到化工、建筑、煤炭、金屬加工等多個對環境污染影響較為嚴重的行業。這也意味著,65個地區的工業企業將在供暖季面臨停限產的遭遇,再想開工生產,就要等到明年開春之后。
8省32市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新一輪“停工令”發布
生態環境部對于采暖季錯峰生產的要求并不是空穴來風,也并非危言聳聽。近日,山東、河南、河北等8省32市先后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并實施相應管控措施,水泥、商砼、涂料、建筑、礦山等工業企業及相關大宗建材運輸受限較大。
安徽省:(1市)
淮北市: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山東省:(9市)
濟南: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淄博: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棗莊: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煙臺: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濟寧: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濰坊:發布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啟動III級應急響應。
濱州: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聊城: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泰安: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河南省:(7市)
鄭州: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響應。
洛陽: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響應。
許昌: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響應。
焦作: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響應。
鶴壁: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響應。
濮陽: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響應。
信陽: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響應。
陜西省:(2市)
西安: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響應。
咸陽: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響應。
山西省:(1市)
晉中: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響應。
江蘇省:(1市)
徐州:重污染天氣預警等級從黃色升級至橙色。
四川省:(7市)
成都:將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
德陽:將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級別升級為橙色預警。
眉山:將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
樂山:將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執行重污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措施。
資陽: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達州:將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
綿陽:將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
河北省:(4市)
唐山: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廊坊: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衡水: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邢臺: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
多地要求納入應急減排清單的工業企業嚴格依法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應急減排清單確定的減排措施。未納入保障類減排清單的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作業、建筑拆除、噴涂粉刷、護坡噴漿、混凝土攪拌等。施工工地禁止土石方作業、建筑拆除、噴涂粉刷、護坡噴漿、混凝土攪拌等。未安裝密閉裝置易產生遺撒的煤炭、渣土、砂石料等運輸車輛應停止上路。
施工工地、工業企業廠區、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及在政府劃定的高排放禁用區內停止使用國二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能源和緊急檢修作業機械除外)。
環保督察重磅來襲,多個地區幾萬家企業受影響
提到大氣污染,就必然離不開環保方面的督察問題。據公開資料,今年下半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對吉林、山東、湖北、廣東、四川等地開展了第二輪第四批環保督察,12月又對黑龍江、貴州、陜西、寧夏四個地區開展第二輪第五批環保督察。要求嚴格控制“兩高”(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上馬,以及去產能“回頭看”落實情況;重大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生態環境風險及處理情況。江蘇、重慶等地區也陸續開展了當地的環保督察。
疫情持續發酵,地區封控,運輸暫停,企業停工
看到這里有些企業表示,自己所在的區域在環保、能耗方面的管控都沒有特別嚴格,也會慶幸是不是能夠躲過這一波浪潮。但事實上,有一種危機是大家共同面臨的,就是疫情突襲。
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已在全球89個國家和地區被發現,國內的天津、廣州、長沙等地也陸續出現奧密克戎感染病例,嚴峻態勢不容小覷。月初起,浙江地區20余家上市公司公告停產,其中近20家下屬工廠臨停。
浙江省高速封閉,停工停運停產,高速公路收費站出入口封閉,200余條公交線路停運。印染之都浙江紹興、準一線城市浙江杭州,以及全國綜合運輸城市浙江寧波等地都受到了疫情影響。盡管部分區域已經解禁,工廠的生產運營和運輸能否迅速復原還要考慮很多綜合因素。
寧波鎮海工業企業一律停工,石化連續性生產企業壓減生產負荷。其他車輛一律禁止上路。紹興上虞全部停運,各類企業暫時停工;全區中小學校、幼兒園暫時停學。全區所有工業企業一律實施停產防疫,非化企業12月9日14時起立即嚴格執行停產防疫措施。
另外,內蒙古滿洲里全面停航、列車停運、停課停業;黑龍江訥河市其他業態一律停工停產停業。出租車、公交車、長途客運車輛等公共交通暫停營運。陜西暫停銅川至西安的班車客運、定制客運和旅游包車服務;安徽宿州東至靈璧、宿州東至泗縣、宿州東至宿州快客站線路將暫停運營,恢復時間另行通告。江蘇徐州周邊徐州南、徐州西、柳新、呂梁、東探收費站入口關閉。
據水泥人網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有近百個地區受到限制,停工停業、停航停運,開工率大大降低,華東、華南、華北、華中等多個地區均有涉及。時至年末,下游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疫情疊加重污染天氣運輸物流也多有受限,市場整體呈現蕭條態勢。
更多制造企業因成本端持續上游,需求端驟然降溫,企業開工訂單稀少無法盈利的同時,還要承擔房租水電、人工成本等費用,更讓企業表示,呼吸都成了罪過,還不如“冬眠”算了。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工廠已經大面積停工,部分企業12月就早早的開啟了春節假期,路邊的小店也大半貼出了“旺鋪招租”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