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市建筑節能協會發文稱,近期,西安市混凝土行業面臨商業承兌匯票兌付風險、融資環境緊縮、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造成的資金壓力增大,加之受本輪疫情的沖擊,導致市場需求受阻。協會特發布風險防范提示及倡議:
一、加強行業自律建設,樹立誠信經營理念,混凝土企業間加強信息互通,供需雙方或各企業之間發生糾紛時,其他同行企業嚴禁直接介入,應當尊重合同約定,避免破壞已有的合同關系,侵害同行的合法權益。
二、嚴控安全質量底線,特別是在原材料有效供給不足的情況下,更要嚴把原材料質量關,堅決抵制惡意低價競爭行為,杜絕以犧牲質量換取利潤空間。
三、強化資金風險防控意識,加強商票收取時風險審核,必要時拒收商票,梳理應收賬款,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墊資計劃,減少壞賬損失和資金周轉風險。
四、各企業應嚴守契約精神,提升履約能力,全面履行合同義務,針對違約行為要采取積極溝通協商的措施解決,必要時可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嚴禁采取惡性討要方式。
五、優化調整簽約結構,隨著“房住不炒”政策的推進,房地產由重點開發轉化為重點銷售,預拌混凝土行業要提前策劃和布局,優化簽約結構,確保良性可持續運營。
六、注重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企業應緊緊圍繞“雙碳”、環保政策制定企業發展規劃,科學合理逐步增加、改進設備、技術、工藝,規避一次性投資較大的資金風險或設備設施不合規導致的停工停產風險。
各企業須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要求,夯實自身基礎管理,加強履約服務,嚴把產品質量,嚴守自律公約,加強與行業協會相關機構信息互通,共同維護和保障行業和諧、穩定、健康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預拌混凝土產量達32.9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9%,創歷史新高。2021年,全國預拌混凝土(C30)年度均價為433.5元/立方米,較上年均價略高2.2元/立方米。
預拌混凝土行業實現了“十四五”的平穩開局,但具體分析來看,開局之年既有喜也有憂。 預拌混凝土除了產能嚴重過剩、地域發展不平衡以外,全行業應收賬款不僅居高不下而且仍在陡增,應收賬款數額巨大的現狀,已成為影響當前預拌產業高質量發展最突出的問題之一。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年末,混凝土及水泥制品行業的應收賬款達9119億元,幾乎占到當年營收的一半,創下新高。
從各地企業反饋的信息看,大都存在應收賬款形勢嚴峻的突出問題。同時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預拌混凝土企業合同履約質量及回款率不斷走出新低。據了解,行業整體回款情況較上年降低30%,應收賬款額在歷年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仍在劇增且回款周期加長,銀承、商票占比加大,企業資金成本增加,資金周轉、回款壓力達到近年來頂點,企業資金周轉率和周轉次數降低,融資成本和還貸風險加大。這都預示行業企業經營風險在增加,尤其是資金風險正在加劇。
混凝土企業為何深陷應收賬款“泥潭”?
1、 目前多數地區混凝土市場呈現“僧多粥少”的狀態,混凝土企業在承攬業務過程中競爭異常激烈,一些企業為了拿到更多的市場,不僅不斷降低價格,還增加很多“優惠”措施,比如降低付款比例、墊資施工、延長支付期限等等。商混行業大,但企業分散,市場混亂,想獲得市場話語權可謂難上加難。
2、 太容易被“找茬”。混凝土產品可以產生爭議的環節太多,從質量、數量到送貨時間等環節,都容易產生爭議,而混凝土在這些環節又難免產生一些瑕疵,因此常常被抓住把柄,扣款或拖延付款。
3、 票據多,管理難度大。混凝土行業普遍實行一車一票,一個攪拌站一年的送貨單達到數萬張,甚至更多,這么多票據要實現有效的管理,難度相當的大。
4、 收貨人經常變更。受現場條件制約,在送貨單上卡子的基本上是外協農民工或層次較低的管理人員,這部分人員流動性很大,在產生糾紛時無法確認其有效身份。
5、 銷售對象層次參差不齊。混凝土企業銷售產品的對象差異非常大,有總承包企業、專業承包企業、勞務分包企業,跨度比較大,從特級總承包資質企業到沒有資質,從注冊資金幾億到幾萬都有,老板學歷從博士到小學都有。
6、 混凝土行業銷售均屬于賒銷。混凝土行業發展到現在,在銷售中現款交易或給付預付款的極少,絕大部分還是賒銷。
7、 公章使用不規范,合同簽署人無有效的授權。由于眾多的項目都是由外地建筑公司承接,其僅僅在本地派出項目部,在混凝土銷售合同簽署時也僅僅使用項目部的印章,而不是其法人章或合同章,在產生糾紛時對合同主體的認定存在一定的困難。
8、 營銷人員業務水平較低。目前混凝土企業銷售人員的業務水平普遍較低,文化水平平均不到高中學歷,對混凝土的專業知識、合同管理的相關知識以及法律知識掌握較為欠缺。
加之,2021年是房地產行業面臨巨大變局的一年,地產企業時而爆雷,多家房企面臨債務危機,引發多項連鎖反應,投向房地產資金逐步減少,行業融資環境仍然緊縮,加之疫情等不確定因素,致使混凝土企業在回款方面也遭遇到了更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