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發布第十六批中央環保督察信訪舉報辦理情況,其中涉及中央環保督察組作為典型案例通報的昌都高爭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4月6日,生態環境部通報第一批典型案例:西藏昌都水泥項目批小建大。 昌都高爭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爭建材)石灰巖礦山將開采的礦石從海拔約4600米的山頂,直接自然滾落到海拔約4200米的工業廣場,形成高差約400米的碎石陡坡,礦區山體自然生態破壞殆盡,安全隱患十分突出。 督察發現,自治區有關部門批準昌都市4個水泥熟料項目產能合計255萬噸/年,但實際建成產能超過批準產能的41.2%。其中,高爭建材一期、高爭建材二期、海通水泥批復產能均為60萬噸/年,八宿水泥批復產能為75萬噸/年,但實際建成產能均為90萬噸/年。國家有關部門2018年印發的《關于嚴肅產能置換嚴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新增產能的通知》明確要求,一旦發現存在“批小建大”的行為,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責令整改,整改到位前不得擅自投產。但當地有關部門監管不到位,放任上述項目違規點火投產。
2022年3月27—28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高爭建材水泥熟料生產線“批小建大” 。
處罰整改情況
2022年4月6日,昌都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昌都市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典型案例整改方案》,開展典型案例整改工作。 昌都市主要領導分別對西藏昌都高爭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集團主要負責人進行了約談,昌都市生態環境局對該企業礦山環境違法問題進行了處罰,處罰金額87.5萬元。 截至目前,已投入569.7萬元,組織940余人次、挖機11臺、車輛224臺對礦山道路和邊坡棄渣進行了清理,開展植被恢復,已累計清理運輸礦石1221車,種植云杉30980棵。
來源:西藏日報、中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