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5月底前全面排查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拖欠的中小企業賬款,無分歧欠款發現一起清償一起。抓緊出臺壓縮商業匯票承兌期限的措施。會議強調,要壓實責任特別是地方政府責任,解決政策落地堵點問題。
縮短商業匯票最長付款期限早有部署,有利有弊
2021年12月31日,國資委官網發布《關于認真貫徹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進一步做深做實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的通知》要求,2022年起,除原有合同已有書面約定外,原則上不再開具6個月以上的商業承兌匯票和供應鏈債務憑證,防止變相延長付款時限。隨后的2022年1月14日,央行發布《商業匯票承兌、貼現與再貼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也明確提出,商業匯票的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至到期日止,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商業承兌匯票的唯一保證是承兌人的商業信用,其本質無異于合格“白條”,如今甚至演變成一些大企業擠兌中小制造業企業生存空間的“工具”。持有大量商業承兌匯票的制造業企業現金流壓力巨大,面臨資金斷裂、經營困難等問題。
針對縮短最長付款期限,市場人士指出,在實踐中,部分大企業通過商業匯票向中小企業支付貨款,由于付款有一定期限,實質上大企業是利用自己地位的優勢變相占用了中小企業的資金。這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業自身在商業關系中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而縮短商業匯票匯款期限,有助于從操作上減少對中小企業賬款的占用,減輕中小企業負擔。
從企業方面來看,對融資性質和套利性質票據的承兌需求有一定的抑制,票據供給總量短期將有一定的下降。不過,原本1年期的票據可以在一定時間內解決手上的應收應付問題,一旦變為6個月難以完全覆蓋流動性缺口期限,要么開兩次但充滿變數。因此,真實交易關系的供應鏈企業融資成本或上升。
2193家企業逾期,房地產相關企業依然是重災區
上海票交所近期公開的數據顯示最新一期持續逾期票據名單顯示,2022年5月7日,上海票據交易所公布了截至2022年4月30日的商票持續逾期名單,名單上逾期企業合計2193家,較上月末增加289家,其中首次出現的企業517家,雖較3月末有所下降,但依然處于較高水平。房地產相關企業依然是企業新增的主要來源。
房地產相關企業依然是商票逾期的重災區,2193家逾期企業中,企業名稱中帶“地產”、“置業”的企業就達到1140家;首次出現的517家逾期企業,企業名稱中帶“地產”、“置業”的企業依然有245家,這還不包括建筑、裝飾、工程等相關企業。
金科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依然在逾期名單之中,查詢金科地產4月末商票累計逾期金額達2.17億元,月末逾期余額為1.62億元,金額較3月有所擴大。
19家企業承兌人信息與工商登記信息不一致,或存在假冒商票問題
上海票交所同期還公布自2021年8月1日起票據承兌人信息與工商登記信息不一致的企業共19家,名單所涉及企業甚至包括部分央企子公司、孫公司 。票據承兌人信息與工商登記信息不一致或大概率說明此類承兌人開出的票據存在問題,可能存在假冒商票問題。詳細名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