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金隅水泥經貿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通知,鑒于目前市場環境,公司銷售的熟料新辦業務出廠價格上浮20元/噸。
相關市場分析人士對水泥人網表示,金隅水泥之所以能做到逆勢上漲與其在區域內的市場份額相對較大不無關系。
此前冀東水泥回復投資者提問時曾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目前的水泥銷售價格大幅提高100元/噸以上,公司區域市場控制力明顯增強、市場份額有較大的提升,價格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公司在京津冀市場份額已達到55%以上。
“市場份額=市場話語權重”,這或許就是各區域龍頭企業放棄高額“利潤”爭相搶奪市場的真正目的。在當前市場需求低迷,呈現“存量”和“減量”特征的大形勢下無非就是此消彼長。粗放的拼價格不僅不能幫企業獲利更多,更牽連大多數水泥企業利潤受損。但是,在近期的“價格戰”中,海螺水泥卻仍對市場充滿信心。
海螺水泥對未來水泥市場充滿信心
前不久,有投資者向海螺水泥提問,如何看待十年后水泥行業規模?海螺水泥回復稱“十四五”期間,水泥需求仍將處于平臺期,公司對未來水泥市場充滿信心。
但是,當投資者問及剛上任的董事長未來可能改變現有公司戰略,通過降低價格來獲取市場份額,導致二級市場大面積看空海螺水泥是否屬實時,海螺上市公司未做回復,或不置可否。
相關行分析人士認為,海螺水泥調整市場策略的關鍵原因,在于其市場份額大量流失,特別是華東地區公司的銷量損失較大。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水泥行業展開“價格戰”搶占市場,無疑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
海螺水泥布局多區域市場,占據龍頭地位,挑起價格戰大旗
據水泥人網信息中心數據,截止2021年底,按照生產水泥熟料產能排名,中國建材集團以3.7億噸/年排名榜首,海螺水泥以2.2億噸/年排名第二,冀東水泥以熟料產能1.04億噸/年排名第三,上述三家企業熟料產能均過億噸。
從各省市熟料產能分布來看,安徽省的熟料產能位列第一。其次為山東、廣東、四川等上述這四省熟料年產能均超過億噸。
而近兩年來水泥生產企業爭相布局的福建、廣西、湖南、貴州區域龍頭企業產能分布也相對較廣。上述提到的多個省份,均有海螺水泥下屬企業分布,其中江蘇沿江地區及周邊,華南珠三角及周邊區域,四川達州、廣安、廣元區域,以及湖南永州區域屬于“價格戰”相對較激烈的區域。
以江蘇沿江地區為例,自6月7日熟料價格通知下調30元/噸以來,水泥價格也陸續跟跌。區域內海螺、金峰等多家企業水泥價格持續“蘿卜蹲”。海螺降10元/噸,金峰便跟跌10元,金峰跟跌10元/噸,海螺便再降10元/噸。如此連續,目前江蘇下江區域P.O42.5散裝水泥報價已達270元/噸左右。而且不僅如此,海螺水泥一直以來都有超量返利的政策,超過100噸返10%的優惠。
湖南永州,N年前曾經出過P.O42.5散裝水泥最低價140元/噸,當時是因衡陽紅獅和海螺水泥打“價格戰”,衡陽紅獅略遜色于海螺。而如今東安紅獅建成了智成化生產線,其水泥制造成本超低,在行業低成本企業中排名靠前,且與同區域內衡陽紅獅,蓮花水泥等形成合力。
四川達州海螺,建八宿海螺時曾將水泥運至西藏八宿,P.O42.5散裝水泥報價高達1200元/噸。而如今市場需求低迷,區域內包括西南、海螺、紅獅等在內的龍頭企業紛紛下調水泥價格,以穩定各自市場地位。
廣東珠三角市場需求低迷,海螺水泥、華潤水泥等主要品牌企業為抵卸”八省聯軍“亦分別下調水泥價格,甚至出現海螺水泥粵東“打”粵西的現象。
廣西區域已累計降價250元/噸,區域內主要龍頭企業為爭奪市場存量份額和外銷出貨量,優惠幅度相對較大。
山東區域水泥價格已跌破500元/噸,區域水泥企業表示,濟寧海螺價格較透明,一直保持中低位,相比同區域粉磨站略高一些,但是對比同區域中聯和山水水泥報價相對較低,且因其經營政策靈活,近期銷量比中聯和山水水泥略好一些。
貴州區域雖是已海螺水泥和西南水泥為主導,但是近兩年新建生產線投產,其釋放的優勢產能不僅加劇了區域內產能過剩的嚴重程度,也令區域內原有企業很受傷。
云南區域近兩年已經淪為新的價格洼地,受貴州、四川、重慶區域外來水泥沖擊的同時區域內產能過剩,且多條新建生產線均有一定比例的超產,這更加重了整個區域的產能負擔,也拖累了水泥價格持續下行。
* 上述出廠參考價來源水泥人網信息中心人工采集,僅供參考。如與實際成交不符請以實際成交價格為準。
綜上,海螺水泥“市場份額戰略”的目的已是路人皆知。通過價格戰讓那些高成本,高能耗的企業在水泥行業內無立足之地,從而讓水泥市場回歸“市場”,低成本龍頭企業掌握市場話語權。
需求持續下行、庫存繼續攀升、價格戰范圍擴大
據市場反饋,6月上旬,國內水泥需求淡季特征明顯,水泥企業綜合出貨率環比回落4%,庫存繼續攀升,大都處于70%-80%或滿庫狀態,水泥價格繼續下行中。今年前幾個月水泥價格普遍高于去年同期,但絕大多數企業銷量卻較上年同期有大比例的下滑,疊加成本端大幅上漲,使得利潤下滑比例較大。時至6月份雖疫情略有緩解,但水泥市場進入傳統淡季,南方多地進入梅雨季節,需求端恢復不達預警,有限的市場需求引發了多區域為爭搶市場份額的“價格戰”。
海螺揭下競合的“面紗”,市場兩種聲音博弈
局部區域“價格戰”的加劇,也引發了市場悲觀情緒,導致水泥股下行趨勢明顯。同時,行業內兩種聲音此起彼伏:有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價格戰”本質原因是需求下滑幅度超預期引發的市場應對不足,降價實為無能為力的表現。
水泥有其行業特點,海螺重提份額之說,實際是在走老路,價格戰沒有贏家,企業主官在了解了水泥行業“套路”后,還是要回到竟合之路上。這個說法與此前水泥市場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理論不謀而合。
另有市場人士表示,有序競爭,往往是一些企業在管理等方面有難言之隱。如:資產負債率高、產品成本居高不下、資金鏈出現問題等情況下提出的競爭行為方法。在競爭中,有序進行。這個序,即游戲規則誰來制定,誰在掌握市場話語權。在有序競爭的口號下,衍生出競爭合作的“競合”方式。時至如今,一些在競合方式下形成的聯盟大都不復存在。
企業的經濟效益,應以技術創新為抓手,加強管理,降本增效。海螺水泥在市場經濟新的思路,把“競合”這個可能是偽命題的面紗揭了下來,水泥行業的春天在今年夏天或許來到,水泥行業回歸“大市場”。這個理論與海螺水泥年初時制定的引入市場機制,倒逼企業“升級”,相契合。
海螺水泥引入市場機制,執行“內部競價”的方式,是將企業置于同等平臺競技。讓更優秀的工廠脫穎而出,而那此“濫竽充數”,多年來一直借著海螺品牌“稱霸”的企業將被海螺內部淘汰。即使是系統內企業不進則退,一樣面臨被“冷落”的境遇。
海螺副董事長王建超此前曾公開表示過,海螺水泥不怕價格戰,即使水泥價格大跌,他們也不怕。海螺水泥手里有大量的現金,正好可以借此機會進行市場整合,搶占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