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場反饋,6月份以來,僅半個月不到的時間,部分區域的水泥價格就跌超100元/噸,這其中“價格戰”功不可沒。
跌價超100元/噸,海螺與紅獅“火拼”
據水泥人網信息中心數據,6月中上旬,三十多個地區水泥價格持續下滑,其中湖南永州水泥價格直降105元/噸,其次是福建福州和廣東云浮周降價100元/噸。
湖南永州一經銷商對水泥人網表示,目前區域內的價格戰已呈白熱化,紅獅水泥憑借新建線的低成本優勢,銷售價格一降再降,惹得海螺水泥絕地反擊。熟悉湖南水泥市場的人,特別是永州與邵陽區域水泥行業內人都知道。
以祁陽海螺為例:P.O42.5散裝水泥,掛牌價330元/噸,所有返利除去過后價格為275元/噸,而永州東安紅獅真實的結算價格為232元/噸,海螺水泥返利意義被湮滅。海螺近些年以利潤至上、大局為先、吃小虧是福的觀念做為出發點,領漲使其失去了大片市場份額。
據水泥人網通訊員反饋,東安紅獅和祁陽海螺價格戰打得正熱鬧,江華海螺和蓮花紅獅近期也加入了戰斗。
降價或將導致水泥行業“一夜回到解放前”
海螺水泥6月1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受需求下行影響,水泥市場整體價格下行,企業亦順應市場趨勢對價格進行了調整,以保持合理的市場份額,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對于低成本企業而言,降價也只是短期內的利潤下滑,而對于成本相對較高的企業而言,降價就不那么好受了。
如果“戰價格”一直持續,市場環境持續惡化,水泥行業或將重回N年前全行業虧損狀態,屆時企業不盈利,升級改造資金匱乏,面對碳減排、綠色發展、智能升級逐年加嚴的要求,錢從哪里來?
回顧N年前的水泥市場,2015~2018年間,絕大多數區域處于連續虧損中,泛東北區域水泥行業虧損額達到170億元。
內蒙古一家企業的負責人提及此前的水泥市場時表示,“那幾年,企業因為執行錯峰生產和行業協同,一年最多開窯半年,長期不生產,不但產量下降,企業固定費用上升,成本也隨之增加,但價格卻提不上去,肯定是要虧損的。而且虧損的不只是一兩家企業,泛東北片區內企業都是難兄難弟,90%以上都虧,僅僅只是多虧少虧的區別。”
另一行業人士回顧那些日子的時候對水泥人網表示,行業大面積、長時間的虧損的勢頭如不能被及時遏制,水泥行業可能就會變成一個莫比烏斯環,陷入無限惡性循環之中。行業持續虧損,讓大部分企業囊中羞澀,必將導致技術人才大量出走,生產工藝也因無法及時升級而逐步落后,行業整體水平“一夜回到解放前”。
水泥究竟賣多少錢一噸才合適呢?
在大企業的努力下,絕大多數企業轉變了傳統的“低價跑量”的營銷方式,“價本利”成為行業的共同追求。各區域競合協水泥價格大幅提升。疊加煤,電價格上漲,水泥生產成本的增加,2021年多區域水泥價格一度達到1000元/噸左右。
針對于中國水泥什么時候能夠達到世界水平的問題。海螺水泥原董事長高登榜表示,要待中國整個大建設,像歐美一樣,那個時候就完善了,那個時候水泥應用可能更多的是整個工程的修補或者是局部的小工程。我們正處于發展建設階段,水泥的價格不能像歐洲和拉美那樣高。若水泥價格漲到100美金/噸,建設成本就非常高了。
現在的情形是下游突然沒了需求,等同于提前步入“水泥應用工程的修補或者是局部的小工程”時期了。但是水泥價格未見大幅上漲,卻出現量價齊跌。而行業龍頭海螺水泥近期又做出重大戰略調整,只要市場份額,利潤殿后,行業的“價格戰”已經全面鋪開。
面對目前的行情,若水泥價格持續下跌,個個以“破斧沉舟”的代價參與競爭,全行業虧損的時代或重回水泥行業。因此水泥人網呼吁各大水泥企業,降本增效,多從自身挖潛增效做起,各企業間競爭合作,保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