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水泥人網發布《亂象!水泥大省去產能“黑幕”!》一文,曝光了日照市東港盛發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發水泥”)涉嫌存在批建不符、批小建大、無環評無立項手續照樣辦理生產許可證、產能變相新增等一系列問題。
該篇報道一經發出,便迅速引起了整個水泥行業高度關注,相關行業部門更是積極響應。為深入探究盛發水泥種種“亂象”產生的具體原因以及后續如何解決,8月15日15:00,有相關知情人士走進了日照市審批局,與市場準入科路海科長及審批局的相關工作人員就“盛發水泥的產能亂象”問題展開了進一步的溝通。
日照市審批局市場準入科辦公室
不看環評!質量合格就批證!
知情人士:請問盛發水泥是如何在不符合相關產業政策,即無環評又明令停產搬遷情況下順利辦理生產許可證的?
路科長:原來國家質檢總局給他發的生產許可證,在產能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省市場監管局委派了評審組來進行現場的評審,沒有涉及到產業政策的問題,這是企業的權利,沒有合適的理由,不能不給他發證。
知情人士:您的意思是不需要符合產業政策不需要環評就可以審批生產許可證?
路科長:國家局簡政放權,改了規則,以前確實是審查的,但現在更側重于產品的質量。
知情人士:這個企業從2016年8月起,一直關停,談什么產品質量?你們拿什么去驗的質量?
氣氛一度尷尬......
路科長:省局委托第三方派專家來的,后來他們也出具了現場審查的結論。
知情人士:所謂專家就是到現場看了一下磨機,磨機通上電轉動了5分鐘,然后就去吃了頓飯就通過了現場審查?盛發水泥從2016年以來一直就沒有生產,請問2016年的生產許可證是怎么來的?這如果要往前刨,問題多了,你們2022年新的生產許可證是怎么延續的?在原來已經錯誤的生產許可證上繼續延續錯誤?
路科長:還是那么說,生產許可證不需要審核環評,我們沒有合法的理由不給企業辦證。
路科長強調的“審批不需要環評手續”和其他產業政策,這一答復是否符合相關國家規定呢?
倒推時間軸,政府文件為證,2016年11月2號日照市東港區政府責令盛發停止生產的通知,11月4號企業上報區環保分局,明確:我公司將根據區政府要求落實搬遷計劃。
另,2021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水泥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中也重點指出:企業申請許可證時應提交1年內(自檢驗報告簽發日期起)符合現行有效標準的產品檢驗合格報告。而對于一直處于停產搬遷狀態的盛發水泥如何做到質量合格的?不得而知。
因此,“生產許可證辦理不關注產業政策不看環評,只看質量”這一觀點漏洞百出。首先,國家相關部門有發布文件明確表示水泥生產許可證的辦理必須符合相關產業政策,其次,盛發水泥2016年就由日照市東港區政府下發了關停搬遷的通知,并一直處于停產狀態,質量更無從考察。2016年就已經是關停搬遷項目,是什么原因在2022年1月10日又頒發了生產許可證?政府的文件效力和公信力何在?在這種情況下生產許可證的辦理過程及生產許可證本身的合法性都值得質疑。
涉嫌欺騙!盛發水泥排污許可證或將撤銷!
知情人士:盛發水泥生產許可證是60萬噸,排污許可證也是你們審批局批的,為什么卻批了個20萬噸的?
項目投資科張海亮科長:批20萬噸?
知情人士:對,3.2米的磨機對應的不是60萬噸嗎?
環保局窗口工作人員陳:我們是根據企業提交的材料審批,他們提交什么我們審查什么,包括傳給我們2003年的環評。
知情人士:環評上面的載體是2.4米的磨機,但是盛發水泥現在是3.2米的磨機。
張科長:那個環評是2003年東港區環保局批的,我們就是根據那個批的。
知情人士:可是2.4米的環評對現在3.2米的磨機已經不適用了。
市環保局窗口工作人員陳:哦,那是不是中間他換過磨機?
知情人士:2013年就換成3.2米磨機,根據國家淘汰產能政策要求,2.4米20萬噸的磨機在2013年就全部淘汰,你們在2020年還在審批一個20萬噸的,這是不是有點太滑稽?
張科長:不是我們給他批20萬噸,我們是依申請辦理,他們提交過來材料我們審批。
知情人士:2020年那個20萬噸的環評手續還能用嗎?
市環保局窗口工作人員陳: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是可以用的。
知情人士:磨機從20萬噸變成60萬噸,增加了300%,這是不是重大變化?
張科長:2003年批了環評,2013年發生重大變化了需要重做,企業沒做,既然他沒做,提交過來以前的環評那就是虛假材料了。
隨后知情人士同張海亮科長去了審批局項目投資科,項目投資科的王姓工作人員做如下解答。
張科長:這個企業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是不是要重新做環評?
項目投資科王:是,必須重新做。
張科長:企業也不想想,如果他提供虛假材料,我們已經讓他寫了承諾書,這個他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啊。
知情人士:企業提供了虛假材料給你們,導致了你們審批出現了錯誤,這是企業的問題啊,是不是,該撤就得撤。
張科長:對!只要企業提供過來資料一旦有問題,肯定要撤,接下來該怎么撤銷你要找主管部門,因為現在這個職權在他們部門。
市環保局窗口工作人員陳:現在60萬噸環評在東港區審批局。
知情人士:在東港審批局?不是環保局?
市環保局窗口工作人員陳:在審批局,區縣的許可都劃到了審批局了,現在只有市級才是兩個部門都審批,區縣都是一個部門。
張科長:我能提供給你的就這些情況,再接下來環評的事啊,還有排污許可證的撤銷啊都要找主管部門,因為現在賬號在他們那里。
市環保局窗口工作人員陳:對,現在排污許可歸我們了。
……
同是審批局的兩個部門,一個批60萬噸的生產許可證,另一個批20萬噸的排污許可證,荒唐可想,據知情人反應,這件事情已經通過市長熱線及與相關部門溝通近兩個月之久。近段時間也一直在和市環保局生態服務中心范昌偉主任溝通排污許可證的糾錯問題,市環保局也承認排污許可證有問題。至于盛發水泥的排污許可證將會在多長時間內被撤銷,遲遲未給出明確的答復,但各部門踢皮球的功夫可見一斑,對當地營商環境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盛發水泥只是山東地區水泥行業的縮影,要想徹底解決山東乃至整個水泥行業的粉磨產能的“亂象”問題,可謂是任重而道遠。水泥人網作為國內水泥行業最大的新媒體平臺,將會義不容辭的擔負起行業監督的責任,持續關注盛發水泥“亂象”問題的解決進展,堅持曝光行業各種“黑幕”,力求建立更透明、公平的行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