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開展2022年全國“質量月”活動的通知》(國市監質發〔2022〕76號)提到,市場監管總局等21個部門定于2022年9月聯合開展全國“質量月”活動。活動主題為“推動質量變革創新 促進質量強國建設”。

21個部門分別為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海關總署、供銷合作總社、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
21個部門9月聯合開展全國“質量月”活動
活動重點中提出,要強化質量監管效能,構建安全放心誠信的消費環境。健全“雙隨機、一公開”、“互聯網+監管”等監管手段,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加強食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和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加強重要民生商品價格監管。進一步加大侵犯知識產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過度包裝等領域執法力度,公布一批打擊質量領域違法行為的成果和典型案件。加強缺陷產品召回管理,提出產品安全規范建議,促進行業整體質量提升。
持續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和消費教育引導活動。健全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制度,推動完善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切實解決好群眾身邊的質量“關鍵小事”。
提升全民質量素養,促進社會質量共治。推動全社會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意識。發揮全媒體優勢,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加強質量主題宣傳,傳播先進質量理念,弘揚優秀質量文化。
針對于2022年全國“質量月”活動,總理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質量是立業之本、強國之基,事關民生福祉。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意識,推動經濟發展不斷提高質量效益。要加強政策引導,深入推進全面質量管理,優化產業鏈供應鏈質量管理。
引導企業弘揚工匠精神,落實主體責任,走以質量取勝的路子,著力依靠創新推進質量攻關,打造集質量、標準、技術、品牌等于一體的高品質產品和服務,在市場競爭中鍛就中國質量、培育中國精品。
要聚焦民生關切,創新監管方式,堅持對質量安全問題“零容忍”,開展質量惠民行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需求。要提升服務效能,廣泛開展質量管理等技術服務,助力企業不斷增強質量發展能力。
各方面共同努力,深入實施質量強國戰略,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47批不合格水泥,32.5標號占比超50%,不合格項目涉及強度、氯離子水溶性鉻
據水泥人網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各省、市市場監督部門通報的抽檢不合格47批次水泥中,不合格項目為氯離子的達23個批次;水溶性鉻(VI)13個批次;抗壓、抗折強度的為11個批次。
涉及32.5標號水泥共25個批次,占比達53%以上,42.5標號水泥22個批次,占比近47%。
不合格的25個批次32.5標號水泥中,P.F 32.5粉煤灰硅酸鹽水泥3個批次;P.P32.5(R)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7個批次;P.S.A32.5和P.S.B32.5礦渣硅酸鹽水泥共10個批次; M32.5砌筑水泥4個批次。
不合格的22個批次42.5標號水泥中P.O42.5水泥19個批次,P.C42.5水泥4個批次。
不合格產品所涉及的省市自治中山東省14個批次,占比近30%、內蒙古自治區5個批次、廣東省、河北省各次4個批次、安徽、湖北、山西各3個批次、廣西、江西、遼寧各2個批次、河南、云南、吉林、黑龍江各1個批次。47批次不合格品中流通領域抽檢14個批次,生產領域33個批次。
數據來源:市場監管總局及各省市自治區市場監管部門公開信息
水泥質量萬里行組委會對山東、江蘇、安徽等多個水泥大省流通領域第一階段性抽檢中共檢出不合格水泥20批次,不合格率高達23.5%。其中抗壓、抗折強度不合格13個批次,氯離子含量超標不合格10個批次。在檢出的不合格水泥中,部分批次28天抗折強度僅為4.3MPa;28天抗壓強度也只有20.6MPa;氯離子達到了1.70,超出國家標準28倍,且個別批次水泥出現多個項目不合格。
水泥產品水溶性鉻(Ⅵ)、氯離子、強度不合格的危害
水泥不合格項目相對出現較為頻繁的為水溶性鉻(Ⅵ)、氯離子、抗壓抗折強度。經技術機構分析,水泥產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企業在水泥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含鉻高的原材料和混合材料,導致水溶性鉻(Ⅵ)不合格;二是企業在水泥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含氯高的外加劑和混合材料,導致氯離子不合格;三是熟料燒成質量不達標,未按照標準要求摻加混合材料,導致強度不合格。
水溶性鉻(VI)超標
水溶性鉻(Ⅵ)是一種較易溶于水的重金屬,這種正六價的重金屬由于其易溶性,較易經皮膚或胃腸道為人體所吸收,會對人身健康及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危害。使用水溶性鉻(Ⅵ)含量高的水泥配制的新拌混凝土與地下水接觸時,還有可能污染地下水源,對環境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氯離子含量超標
水泥氯離子的來源主要是原料、燃料、混合材料和外加劑,水泥中氯離子超標往往是摻了含氯鹽高的石膏、混合材料和助磨劑。高氯鹽能激發水泥的早期強度,存在部分企業進廠原材料管理不嚴,使用氯離子超高原材料。為了提高經濟效益,生產中濫用不合格水泥助磨材料。
水泥中氯離子超標會產生電化學反應,導致鋼筋表面腐蝕,同時還會在鋼筋表面形成紅鐵銹,導致體積膨脹使混凝土結構開裂,造成工程質量安全隱患或事故。水泥企業應堅決杜絕盲目采購使用劣質低價助磨材料和違規使用工業鹽等高氯材料。
強度不合格
水泥強度不合格,極有可能造成后期混凝土的強度的不合格。混凝土強度不合格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現在結構承載能力下降,使用年限降低,抗滲、抗凍性能及耐久性下降。這些后果都有可能導致坍塌。
假冒、高仿、瘦身,作坊經營屢禁不止
除了上述被公開通報為不合格的水泥產品,另是多個“品牌”假冒、高仿水泥在流通領域銷售,且已出現屢禁不止的態勢。“萬國水泥廠”、“瘦身水泥廠”“高仿水泥廠”……各省市自治的知名品牌幾乎都被仿冒過。海螺、南方、中聯、西南、祁連山、金隅冀東、山水、堯柏……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今年以來水泥成本上漲,水泥價格卻連續下跌,個別逐利者開始利用消費者競低購買的心理,用高標號水泥摻兌粉煤灰制造低標號水泥,并以超低價格售賣。部分甚至無證生產,作坊式經營,給水泥質量和建筑物結構埋下了隱患,同時也加大了市場監督,隱患排查的難度。
水泥質量萬里行組委會將持續在流通領域抽檢,配合相關市場監管部門排查水泥質量不合格隱患。同時,在2022年“質量月”期間配合相關部門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和消費教育引導活動,不斷提升投訴舉報處置效能,接受消費者投訴。
投訴熱線:18911461190 17301152862
投訴郵箱:offce@cement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