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海螺水泥人引以為傲的這句話,包含了諸多深意,海螺水泥規范嚴格的管理,大跨步的國企改革,獨到眼光的戰略布局,讓一個寧國小水泥廠一下躍升為世界500強企業,成為行業標桿企業,成為行業的帶頭大哥。而今水泥市場行情低迷,水泥企業十有八九業績下滑,昔日的帶頭大哥海螺水泥上半年營業收入、凈利潤也雙雙跌破三成。
而在資本市場,海螺水泥的表現,也是讓人大跌眼鏡。從2016年初至2020年下半年,海螺水泥股價由10元出頭一路飆升至60多元,然后就一路下行。市值更是蒸發超千億元,不僅令廣大投資者失望不已,也令部分水泥行業從業者對整個行業失去信心。
作為水泥企業風向標的海螺水泥究竟怎么了?以往的優勢不在了嗎?還是發展到了瓶頸期?
中國水泥看海螺,海螺的優勢在哪兒
1、強大的“T”型戰略配置
2、低成本的“絕對優勢”碾壓一切
3、超低的負債優勢,讓海螺水泥輕裝上陣
海螺水泥近五年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4. 71%、22. 15%、20. 39%、16.30%、16. 78%,比例較穩定,平均值為20. 07%,顯著低于其他幾家代表性企業,充分反映出其財務狀況的安全與抗風險能力之強。
近三年海螺水泥合計分紅總額344.5億元,平均分紅比例33.8%。在2021年海螺水泥利潤小幅下滑的背景下,海螺水泥的分紅比例和每股分紅金額都保持了增長,向市場傳遞了積極的信號。
這些數字與金融股相比都不遜色,妥妥的“現金奶牛”。一度被稱為“水泥茅”,甚至碾壓地產龍頭。
那么,如今海螺是怎么了呢?從海螺今年的市場份額戰略, 在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 “價格戰”,整個行業也呈現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態勢。在部分市場海螺水泥的成本優勢也不再明顯,甚至比起后期之秀紅獅水泥在制造成本、能耗指標、生產規模均略遜一籌。今年以來在廣東爭奪第一大礦,海螺不及中電建;在湖南與紅獅水泥爭奪市場份額,難分勝負;在廣西低價沖擊,令海螺只余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在云南“自殺式”報出210元/噸的超低價……
中國建材率先垂范,引領行業健康發展
與其不同的是,央企中國建材,這一路走來始終堅持社會責任第一,不僅在整個行業下行期,將“價格戰”中心的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在行業景氣度上行時,率先垂范,執行錯峰生產。
某企業負責人對水泥人網表示,當中國建材下屬水泥企業停產錯峰時,行業內有部分企業以未收到政府“錯峰令”為由,拒絕執行。而中國建材旗下企業為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率先帶頭錯峰停窯,讓利于其他企業,以期共同推進水泥行業發展。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僅要具備吃蟹的勇氣,敢于嘗試沒人做過的事。中國建材為推動行業發展常常在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事。
第一個整體智能化水泥生產線
當其他企業還停留在局部自動化的階段,中國建材率在山東泰安投資建設了行業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生產線,從石灰石開采、破碎和原材料的進廠至水泥成品的出廠全部是自動化操作。工作人員只需輕點鼠標,便可操縱廠區里上百米高的燒成旋窯進行水泥燒制,壓力、溫度控制一目了然,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并為行業其他企業大力發展智能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某水泥企業生產負責人參觀過泰安中聯智能化生產線后對水泥人網表示:完全是“傻瓜化”操作,能避免很多因人的不確定因素、物的不確定狀態導致的故障停機。完全將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簡直就是水泥人的“夢中工廠”。
第一個“0購電”水泥廠,雙碳排放走在行業前列
在能源緊缺的當下,中國建材又率先開啟綠色能源,打造“0購電”工廠,投資光伏發電項目。
據水泥人網了解,近幾年來水泥行業的多個第一都是由中國建材旗下水泥企業創造,“零購電”也在水泥行業樹立了一個模范帶頭作用。
泰安中聯水泥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山東省委省政府新舊動能轉換的要求,企業通過新增光伏、風電、儲能等設備,加上微電網控制系統,實現公司“零購電”。其次就是不斷學習新技術,不斷降低產品能耗,最終目標是打造綠色智能制造,引領行業轉型升級。
創造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企業的唯一目標,一切以總體效益最大化為原則,效益以外的事情已涵蓋在國家各種政策的調控以內,企業沒必要過多考慮。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干任何事情都應該考慮機會成本。利用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創造更大的效益是其不變的宗旨。而節能減排,生態效益的大幅提升更是利國利民,功在千秋。
“行業領袖”&“一代梟雄”
一家企業的企業文化多是與其創立之初的首位長官建立的。當中建材老董事長宋志平在南方市場“三盤牛肉”定乾坤時,海螺水泥正以勇士精神戰斗,且逢敵必亮劍,拿下了較大的市場份額,也成為了整個行業的“賺錢王”。
有行業人士表示,中國建材原董事長宋志平堪稱“行業領袖”,而海螺水泥原董事長郭文叁則是“一代梟雄”。在他們雙雙退休之后,水泥行業仍在沿續二位領導者的“思路”。
近兩年郭文叁很少在公開場合出現。僅去年底出現在在中國首臺套CKB鋰電池回收利用項目竣工儀式上。
而中國建材老董事長宋志平,依舊奔波在行業前沿,前不久在“雙碳目標碳資產管理”系列報告會上提到,最初當科學家們提出地球氣候變暖時,政府官員和企業家認識不一致。但現在大家的觀點空前的一致,因為氣候變暖所帶來的極端天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眾多不便,甚至影響到人類的生存。 今年夏季全球氣候偏高,熱浪滾滾。他到了滕州、成都、瀘州等地更是深切的感到了這一點。
近期,世界水泥協會針對全球水泥行業所做的重點工作,如水泥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分享新技術、工藝。數字化與減碳也是密切相關的,全力以赴建立水泥行業的減碳經濟的規則,并積極推進。
中國是水泥大國,每年水泥銷售量為20億噸以上。盡管今年水泥市場需求有所下調,但水泥銷量也在20億噸以上。全球水泥銷量每年約為40億噸,中國就有20億噸,即一半多的水泥是在中國。而如今在減碳的大背景下,誰又是肩負著帶頭大哥的使命,引領行業朝著一個更加自律,更具有創新活力的方向來發展的企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