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太原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太原市2022年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行動方案》,針對秋冬季對大氣環境質量影響較大的PM2.5、PM10、NO2和SO2四項指標,采取強有力措施,大幅削減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排放。經研究,決定在全市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百日攻堅系列行動。百日攻堅時間從今年9月22日至12月31日。
百日攻堅任務分為揚塵污染減排攻堅、工業污染減排攻堅、散煤取暖清零攻堅、運輸污染減排攻堅四個方面。
揚塵污染減排攻堅要求通過建筑工地、道路揚塵、裸露地面污染控制,減排顆粒物(以降塵計)約1651.62噸,降幅37%。
持續加大市政工地和建筑工地揚塵整治以及交通道路揚塵治理,嚴格落實建筑施工揚塵“六個百分之百”,嚴格按照要求設置圍擋,裸露地面土方、散裝物料全部使用不低于2000目密網苫蓋或噴灑抑塵劑,土方作業全過程噴霧降塵,實施濕法作業,進出工地車輛全部沖洗,嚴禁帶泥上路;渣土運輸車輛嚴密苫蓋,杜絕沿途拋灑。城六區、綜改區、中北高新區、西山示范區5000平方米以上、“三縣一市”10000平方米以上施工工地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并接入監管平臺,實現揚塵污染遠程監管全覆蓋。開展裸露地面和未開發地塊排查整治,做到裸露地面和未開發地塊全面苫蓋或硬化綠化。
開展工地評級和分級管控。制定全市各類工地分級評價標準,加快對全市房建、市政、水利、園林、拆遷等各類建筑施工工地評級,公開評級結果,接受公眾監督;被評為C級的工地,在10月-12月停止施工;評為B級的工地停止土石方作業,橙色預警期間停止施工;評為A級的工地,在重污染紅色預警期間停止施工。
工業污染減排攻堅。圍繞SO2、NO2和顆粒物指標控制,開展工業污染減排攻堅,實現污染物總體減排13%以上。
加快水泥企業升級改造。2022年10月底前,完成6家水泥熟料生產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并要求在10月15日-12月31日期間停產。東山石灰石礦采取調控措施,減排污染物20%,其余石灰生產企業在10月15日-12月31日期間錯峰生產。非引領性混凝土攪拌站企業在10月15日-12月31日期間錯峰生產。
水泥熟料生產線清單
截止2021年12月
數據來源:山西省工信廳
運輸污染減排攻堅。圍繞NO2和顆粒物指標控制,開展運輸污染減排攻堅。調整優化運輸方式,清徐工業園區鐵路年底前建成投運。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工礦企業80%運輸使用鐵路,公路運輸采用國六排放標準車輛或新能源車輛(包括氫能、甲醇車輛)。
建設“綠色運輸示范區”。將全市高速環內(不含沿線)設置為“綠色運輸示范區”,9月底前,在高速環沿線設置“綠色運輸示范區”標志并發布公告。從11月1日起,國五以下(不含)中重型貨車禁止駛入。
常態化路檢路查。在全市各主次干道開展常態化巡查,對未采取密閉、苫蓋措施的各類散裝物料運輸車輛、渣土車輛嚴厲打擊,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杜絕車輛帶泥上路、沿途拋灑行為。
攻堅保障措施不僅要求強化執法監管。實施按日連續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及移送拘留等措施,發揮生態環境部門與司法部門行刑銜接機制作用,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形成高壓態勢和有力震懾。同時,強化輿論引導。由市委宣傳部牽頭,緊緊圍繞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提升全民環境保護意識。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及時曝光突出環境問題和整改情況。完善監督舉報、環境公益訴訟等機制,鼓勵和引導環保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大氣污染監督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