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海螺水泥上市公司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海螺水泥董事、總經理李群峰表示,相關政策方案將有利于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改善行業供需關系。
在收購兼并方面,海螺水泥會搶抓機遇,積極尋找優質并購發展機會,進一步完善市場布局。同時大力發展骨料產業,延伸商混業務控制終端市場、提升產業競爭力。到“十四五”末,商品混凝土年產能達6000萬立方米。
相關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海螺一直以成本低而著稱,也一直憑借其低成本在各區域報“低價”,競低是其“傳統打法”。正是因為這一做法使其近兩年內損失了部分利潤。但是長期來看,這對于企業發展不無裨益。
新天山總裁肖家祥:水泥行業出現近20年最嚴重的需求效益雙下滑局面
在分析水泥行業面臨的困難時,新天山總裁肖家祥表示,今年以來,水泥行業出現近20年最嚴重的需求下滑和效益下滑的十分困難局面。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今后幾年的形勢及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挑戰和問題,我們應該理性地分析和判斷。
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主要在五個方面:
首先是疫情。嚴重疫情是造成今年水泥行業需求和效益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短期來看,仍將嚴重影響行業需求和效益。
二是需求將是平穩下滑的態勢。四季度需求旺季不旺,環比會增長、同比基本持平(基于去年同期需求下行)。
三是供給將進一步增加,部分地區的新增產能還在投放,但增長趨勢會放緩,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會進一步加劇。
四是水泥行業已經進入高成本時代,原燃材料成本、電力成本、環保成本、低碳轉型成本及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成本,還有淘汰落后及一些隱性成本(產量減少攤銷增加)都在上升,2022年行業平均的水泥制造成本提高了約50元/噸,未來還將進一步提高。
五是水泥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任務十分艱巨、時間日趨緊迫。
海螺水泥副董事長王建超:水泥需求將持續下行
海螺水泥王建超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中國水泥行業到“十四五”末樂觀估計需求下降20%—25%,供給增加10%—15%,水泥行業進入下降通道是必然趨勢。房地產項目水泥消耗量占比1/3左右,房地產下行也意味著水泥需求量減少。今年前9個月土地出讓減少了45%以上,且區域分化明顯長三角及二線城市占比高。
同時,土地出讓減少,地方土地財政收入減少,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大的基建項目配套都會因資金困難,啟動遲緩,加上項目報批報建滯后等多種因素疊加,這也是國家雖然發行巨額專項3.65萬億債,而大家卻沒感覺到市場需求明顯改善的原因。民建農村市場隨著“三年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農村的需求也相應減少。加上疫情對服務業的影響及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水泥需求持續下行已是大概率事件。
金隅集團副總經理姜長祿:供需矛盾嚴重失衡將成為新常態
金隅集團副總經理姜長祿表示,今年以來,行業整體呈現“需求收縮、庫存上升、成本高企、效益下滑”的顯著特征,發展形勢不容樂觀,行業穩增長面臨近年來最為嚴峻的挑戰。
目前經濟發展面臨著疫情持續、復蘇動力不足和外部環境復雜的三重壓力,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不確定性上升,超預期突發因素給行業發展帶來嚴重沖擊。水泥行業進入長期下行周期,需求收縮、成本高企、環境約束趨緊將成為必然趨勢,供需矛盾嚴重失衡將成為新常態。
三大龍頭企業呼吁“錯峰生產”渡過行業寒冬
面對20年不遇的行業困境,前三大產能龍頭企業異口同聲提出“錯峰生產”渡過行業寒冬。
新天山總裁肖家祥表示,大企業和小企業都要堅定地共同抓好行業自律,堅定地抓好錯峰生產,堅定地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和提高行業集中度,切實維護行業健康秩序。建議根據市場供求情況、季節性銷售特點和疫情汛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以省級為單位,堅決開展區域性的統一剛性錯峰。當下,要推動落實好最后兩個月各省區的錯峰生產工作,并把明年各省的錯峰生產方案做細,且爭取成為政府批準的政策性方案。
海螺水泥副董事長王建超表示,水泥企業充分利用和維護好“十四五”期間水泥需求尚可的時期,進一步做好常態的水泥錯峰生產工作。每一個區域的供需矛盾不同,有一些區域可能錯峰50天就可以,有的區域可能要80天,有的可能要120天、150天,甚至更高。行業要同步實施,只有幾個區域錯峰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金隅集團副總經理姜長祿表示,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是大企業的責任和使命。大企業要堅持行業自律,堅決執行錯峰生產相關政策,堅定不移實施剛性錯峰、精準錯峰,有效壓減產能釋放,實現行業高水平供需平衡。加強自我約束,積極穩定競合關系,防止內卷,倡導價值競爭,避免惡性競爭,推動產品價格維持在合理區間,穩市場穩預期,實現行業穩增長、企業高效益。
兩大龍頭企業表態,停止新增產能
對于逐年增加的水泥熟料產能前兩大龍頭企業均有表態,建議行業大企業停止新增產能。
新天山總裁肖家祥表示:建議完善產能減量置換辦法,嚴格產能置換項目審批,加大產能置換比例,爭取政策支持通過提高環保、能耗、排放、質量、安全、技術等標準壓減過剩產能。所有置換項目不得增加本區域實際產能。大企業要率先停止置換新增產能和技改新增產能項目建設,并積極促進全行業停止置換新增產能和改造擴建新增產能項目建設。積極促進完善產業政策,鼓勵多種形式的企業兼并重組,建議試點設立區域市場整合基金等,進一步提高全國及區域產業集中度。從中長期看,要發揮《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作用,提高“限制類”“淘汰類”門檻,確定壓減產能的量化指標,堅決淘汰關停落后低效產能。
海螺水泥副董事長王建超表示:行業50強企業帶頭全面停止上一切形式的新產能。砂石骨料、商混行業都要慎之又慎。新產能造成更大過剩,運轉率嚴重不足,只會加大企業成本。
三大龍頭企業將延伸產業鏈,多賽道競跑
對于整個行業提升盈利、轉型升級、未來發展,三大龍頭企業又都提出延伸產業鏈、多賽道競跑。
新天山總裁肖家祥表示:行業企業要堅持發揮科技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對化解產能過剩和促進綠色低碳轉型的長期促進作用,圍繞“減碳、固碳、管碳、碳交易”,加強政策研究和技術研發,完善綠色礦山、綠色工廠、綠色制造等規范標準,加快完善碳計量、統計、核算和交易標準、政策體系,建立從能耗“雙控”過渡到碳排“雙核”政策機制,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和技術等手段,促進水泥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海螺集團副董事長王建超表示:海螺愿意與行業企業一起分享近幾年的新技術成果。同時,探索從“錯峰生產”逐步過渡到能耗單耗和總量雙控的政策,再到碳排放單耗和總量的雙控,來實現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為“第二個百年目標”做出水泥行業的貢獻。
金隅集團副總經理姜長?表示:將積極響應“雙碳”號召,應用新的低碳工藝技術設備,開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攻關,有效降低碳排放;以數字賦能水泥制造,推動智能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推進智能化生產制造迭代升級;積極向節能環保、新能源領域邁進,以多業融合構建水泥產業新生態;延伸產業鏈條,向行業上下游拓展,形成多元化產業集群發展新動能。
從上述三家企業的發聲可見,水泥行業未來形態已定,固守一隅的企業終將被市場所淘汰,積極轉型升級,綁定大企業,跟上龍頭企業發展步伐的企業或將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