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商業化成為自動駕駛賽道的關鍵詞。開放道路的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進展緩慢,造成裁員、關停、市值暴跌,遭遇資本寒冬。比如,昔日的獨角獸Argo AI宣布關停,就是因為大眾、福特兩大投資者認為L4大規模商業化盈利尚需時日而中斷了投資。
相比之下,封閉場景的礦區L4自動駕駛商業化在去年成功實現進階。融資頻頻,安全員下車漸成常態。在前期項目的積累下,國內礦區自動駕駛廠商的能力得到認可,出現大量復購訂單。基于本土企業的技術優勢和可復制的經驗,中國礦區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在2022年開始走出國門。
融資
2022年,受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等影響,衰退陰影籠罩全球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連續數次下調世界經濟增速預期。經濟環境的動蕩和不確定性,讓投資行為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企業價值。
在此背景下,前幾年受資本大力追捧的自動駕駛賽道融資遇冷,多家企業也因資金不足而關停,或采取裁員等措施降本。據蓋世汽車統計,2022年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累計披露了125起融資事件,雖然與2021年基本持平,不過累計披露的融資總額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而且資本更加聚焦細分賽道,能夠完成商業化閉環的潛力企業依然能夠持續獲得投資。
去年,就礦區自動駕駛單個細分賽道而言,國內主要自動駕駛方案供應商共完成了6起融資,單筆融資規模最高達3億人民幣,遠遠超出去年大多數自動駕駛企業的融資水平。
從整體融資規模來看,中科慧拓(以下簡稱慧拓)遙遙領先。去年,慧拓先后在1月和8月共完成兩輪融資,與前一年的融資次數一致;融資規模超3億人民幣,高出2021年公布最大的融資規模(超2億元人民幣)。
該公司C輪融資領投機構中金資本旗下中金上汽新興產業基金負責人表示,該機構持續關注無人駕駛領域并看好礦區無人駕駛賽道,而相較于公開道路、干線物流等場景,礦區具有更強無人改造的剛需與付費意愿,商業化速度也會更快。在其看來,慧拓在技術成熟度、業務拓展、交付能力等各方面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具有持續擴張能力。
希迪智駕也完成了一次3億人民幣的融資。希迪智駕的產品不僅包括無人駕駛礦卡和重卡,還包括智能駕駛公交車和作業車等。此輪融得的資金將主要用于在成渝地區的戰略布局和市場開拓,未來將積極參與“新基建”、“雙智城市建設” 。
另一家在2022年完成兩輪融資的礦區自動駕駛方案供應商是踏歌智行。跟慧拓一樣,踏歌智行也是在7個月內完成了兩輪融資,披露的總融資規模為億元級人民幣,而去年4月的C輪融資規模并未披露。
該公司表示,其去年11月完成的C1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L4無人駕駛產品的持續打磨、礦區無人運輸運營的業務建設、無人駕駛與新能源的技術融合、海外市場開拓與服務團隊組建等方向。
2018年6月才正式啟動運營的盟識科技也在去年完成了A輪融資,規模為數千萬人民幣。在完成此次融資時,盟識科技表示,在露天礦區整體智慧運力業務方面,其已完成露天礦無人駕駛解決方案驗證與運營服務體系構建,具備了露天礦區規模化復制與業務開拓能力。
在上述四家企業中,有三家企業的融資輪次均已進入C輪,甚至C1輪,意味著資本比較看好企業的商業化能力和盈利能力,而企業在業內的影響力也達到了一定水平,接下來將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搶占市場份額。此外,進入C輪,離最終的上市也更進一步。
安全員下車
顧名思義,自動駕駛意指車輛能夠實現自主駕駛,并能保證交通安全和提高效率。對于封閉的礦區場景來說,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不僅能夠解決招工難、管理難等挑戰,還能在提高礦區安全性的基礎上,降低人工、燃料等運營成本,提高礦區作業的效率。
然而,過去幾年,因為技術難題、政策規定等因素,無論是公開道路還是封閉場景,自動駕駛的應用都配備了安全員,并沒有完全釋放出自動駕駛的全部效益。2022年,隨著礦區自動駕駛的全棧技術能力得以強化,以及相關行業流程和標準的制定,礦區自動駕駛賽道的“安全員下車”漸成常態,實現了自動駕駛的“初心”。
率先實現安全員下車并24小時連續作業的,是慧拓參與的國家能源集團大雁公司(寶日希勒能源)露天煤礦項目。該項目在零下42度極寒工況下,220噸無人駕駛礦卡5車編組連續運行,時速最高超40公里/小時,超過有人駕駛規定的每小時30公里,綜合效率不低于有人駕駛,形成了完整的露天煤礦無人運輸作業系統。
2021年9月,寶日希勒項目順利驗收。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全天候無真人三班常態化無人作業18個月,是國內時間最長的無安全員運行紀錄。自建設以來,該項目實現了兩項“世界首個”和三項“國內首個”,分別是世界首個極寒環境無人礦卡編組運行示范項目、世界首個5G SA獨立組網露天煤礦無人駕駛項目、國內首個200噸級以上礦用卡車無人化改造項目、國內首個實現全天候三班無人化編組運行項目、國內首個實現礦用卡車無安全員編組運行項目。
進入2022年,慧拓的多個項目相繼實現“安全員下車”。比如,在云錫集團華聯鋅銦礦區,慧拓超項目預期實現礦卡完全無人重載運行,是全球有色行業內首個礦卡全無人編組運行的項目;在江西銅業集團城門山銅礦,慧拓參與的鉸接式礦卡自動駕駛項目成功驗收,成為國內首個鉸接式礦卡無人駕駛項目,可在“真無人”狀態下,自動完成“裝載-運輸-卸載”全流程作業,保障礦山生產的安全與穩定。
去年,在國能準能集團哈爾烏素露天煤礦,慧拓聯合航天重工完成了18臺無人駕駛卡車單機功能性測試,完成3臺電鏟及16臺輔助設備的協同作業管理系統安裝及部署,實現與無人駕駛卡車的協同作業。該項目于去年4月24日開始無人駕駛卡車編組運行測試,截至12月20日,無人駕駛卡車累計作業4859車次,累計運輸里程19511公里,累計完成剝離量510195立方米。
國能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
在國能準能集團的另一個煤礦黑岱溝露天煤礦,慧拓聯合航天重工也已完成18臺無人駕駛卡車單機功能性測試,2022年上半年累計完成運輸量2220車次,累計運輸里程16716.8公里,累計剝離量246604立方米。據悉,準能項目(包括哈爾烏素露天煤礦和黑岱溝露天煤礦)整體有165臺大型礦卡及近千臺輔助作業車輛,是全球最大規模的露天礦無人項目。
在中國華能伊敏露天礦,慧拓參與的無人礦用自卸卡車全工況自動作業項目順利通過二期階性驗收,可實現在“安全員下車”條件下,無人駕駛自卸卡車與電鏟進行全流程、全自動聯合運輸作業,在真實日常生產作業的狀態下72小時無安全員編組運輸,達成“采—運—排”全流程生產環節安全作業,同時實現安全員下車運行效率達人工駕駛效率90%以上,再樹行業標桿。
國能北電勝利能源露天煤礦
除了慧拓之外,易控智駕、踏歌智行等企業今年也開啟了“安全員下車”之路。
在經歷了兩年的探索之后,易控智駕于2022年6月在國家能源集團新疆準東露天煤礦實現運輸環節無人駕駛寬體車常態化“安全員下車”,可實現雙班24小時真無人駕駛,最高時速達到35km/h,無人駕駛的效率達到人工效率的80%。根據該公司的計劃,其預計將在2024年實現無人駕駛運輸運營的大規模商業化落地。
去年9月份,易控智駕也曾表示,就當時而言,其無人駕駛系統的整體效率大概能達到有人駕駛的70~80%,未來也將進一步提升效率。
2022年上半年,踏歌智行參與的國家能源集團 “勝利一號礦用卡車無人駕駛技術應用項目”開始“安全員下車”試運行以來,已實現220噸無人駕駛大型礦卡7天X24小時無安全員編組運輸作業,最高單班拉運車次超過100車次。去年6月下旬,踏歌智行鄂爾多斯永順寬體車無人運輸項目已實現24小時“常態化去安全員作業”,其運輸的效率也達到了80%以上。
中國華能伊敏露天煤礦
安全員下車,是無人駕駛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但是并不是終點。在無人駕駛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運營之后,持續提高作業效率仍是各大企業的重要任務。
比如,慧拓華能伊敏露天礦項目的日常生產作業已經達到人工作業效率的90%以上,預計在今年,該項目的無人駕駛作業效率將提升至人工作業效率的120%。屆時,自動駕駛為礦區帶來的降本增效效果將更加明顯。
復購
2020年初,國家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露天煤礦實現智能連續作業和無人化運輸”的主要目標。在成功實現了無安全員的規模運營之后,很多礦區無人駕駛廠商將“全礦無人化”作為下階段的目標。
全礦無人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來說,自動駕駛廠商初期會與礦方達成試運行項目,若效果符合預期,會轉化成商業化訂單;隨著訂單項目通過驗收,達到甚至超出礦方的標準,礦方會追加訂單,這就是業界所說的復購。復購率也因此被稱作全礦無人化的風向標。行業中慧拓率先迎來了復購訂單的爆發式增長,最有付費能力的國央企能源大礦基于前期高效穩定的服務能力對其信任再度加持。2023年必定會帶動行業復購的新浪潮,中小型礦企無人化建設也會陸續跟進。
比如,上文提到的國家能源集團寶日希勒露天煤礦項目,慧拓也喜獲復購訂單。據悉,該筆訂單不僅是國內2022年度招標的礦區無人化改造最大單筆訂單,也是迄今為止科創企業與國家能源礦企直簽的最大無人化項目。不僅標志著無人駕駛技術在國家大型露天煤礦的進一步深化落地,也體現出慧拓的技術實力與規模化落地和服務能力贏得了認可和信賴。
僅在去年11月份,慧拓還官宣了兩大復購訂單。11月底,慧拓中標的華能伊敏煤電公司無人礦用自卸卡車全工況自動作業項目在中國華能伊敏露天煤礦順利落地,這是慧拓與中國華能繼2021年完成伊敏露天礦礦用卡車無人化一期項目后的再次合作。根據計劃,華能伊敏露天礦將在2025年底基本實現智能化采剝、連續作業和無人化運輸,到2030年底全面建成智能化煤礦,而慧拓將持續為其提供技術保障。
慧拓11月官宣的另外一份復購訂單是陽泉冀東水泥5G+智慧礦山項目。該項目是慧拓與金隅冀東水泥、中國聯通聯合打造,于去年11月正式啟動二期建設。據介紹,該項目是國內水泥行業首個純電動、數字化綠色智慧礦山項目,二期項目將進一步推進該礦區全礦無人化進程。
中煤集團平朔露天煤礦
早些時候,慧拓智能還獲得了來自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的露天煤礦復購訂單。雙方將在平朔東露天煤礦打造5G+無人駕駛智慧礦山項目,以“1+7+N”的編排化模式,實現了煤礦“采-運-排”全流程的無人化、智能化協同作業。這是慧拓與中煤平朔集團合作的第二個智慧礦山項目。早在2020年,慧拓就曾助力中煤集團、中煤平朔集團及中煤西安設計院在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建立了國內首個智慧礦山開發測試基地。
復購得益于項目的規模化復制以及產業方的高度認可,大型露天礦全礦建設是行業的燈塔標桿。就目前煤礦露天礦規模而言,需要科技企業與能源礦企在多次復購的基礎上共同建設。全礦的智能化建設是行業發展的下一里程碑,但就在2022年,水泥行業異軍突起,率先于煤礦實現全礦無人化。
相較于煤礦,水泥礦無需設置排土場,場景較為簡單,只涉及采-運兩個環節,再加上水泥礦的規模較小,方便快速提高效率,因此無人化落地的速度更快。
除了上文提到的慧拓陽泉冀東水泥5G+智慧礦山項目,慧拓與海南華盛天涯水泥、中國移動聯合打造的海南昌江華盛綠色礦山5G無人駕駛項目也正式簽約。該項目將應用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及云服務等技術,實現“裝—運—卸”全流程無人化作業,助力礦山安全、穩定、高效運行,達成全礦無人化改造目標。
句容臺泥項目
2022年11月,希迪智駕與臺灣水泥、迪邁科技、三一重裝合作的句容臺泥智能化礦山項目正式啟用。14臺無人純電礦卡已在句容臺泥礦區實現7*16小時無安全接管生產運行,進入常態化全無人駕駛生產階段,而臺泥句容廠礦區也實現了無人駕駛純電動礦車全礦區覆蓋。該項目運行僅一個月有余,就順利通過驗收。
出海
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國企業的技術走在世界前列,礦區無人駕駛也不例外。
雖然國內礦區無人駕駛廠商起步晚,但是發展速度較快,已經形成了商業模式上的閉環。從技術角度來看,目前各個玩家基本實現了單車智能,而以慧拓為代表的頭部企業技術部署更趨完善,覆蓋車-路-云。國內礦區的工況更加嚴苛,對技術的要求較高,但是正如上文所說,多家國內礦區無人駕駛廠商已經在多個項目實現常態化真無人運行,證明了技術已經足夠成熟。
相較于海外廠商,國內廠商的方案更具適配性,靈活度比較高。華泰證券認為,在礦區智能駕駛的產業鏈中游,國外多位主機廠兼任中游多個角色,而國內的產業鏈中游主要為自動駕駛方案廠商、工程機械廠商、通訊設備廠商三者合作的模式,建立生態合作關系,有利于打造更加靈活多變的個性化定制方案。
基于上述種種優勢,2022年,中國礦區自動駕駛廠商乘著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政策的東風,正式走向海外。去年11月,在中泰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10周年之際,泰國暹羅水泥集團(SCG)、泰國Advanced Info Services公共有限責任公司(AIS)、華為、慧拓和宇通宣布簽署諒解備忘錄(MOU),將攜手共建泰國首個5G+自動駕駛智慧綠色礦山項目。
泰國SCG水泥項目簽約儀式
據悉,該項目將位于SCG在泰國的沙拉武里府礦區,總投資為1000萬美元。正如前文提到的冀東水泥、華潤水泥、句容臺泥等項目,SCG項目也將采用無人電動礦卡。對于無人駕駛而言,新能源汽車被認為是最好的載體。在礦區場景下,純電動礦卡不僅能夠實現零排放,而且燃料消耗也將降低90%以上。因此,在全球碳中和的大勢之下,純電動車輛在礦區的滲透率也將逐步上漲,為綠色礦山做出巨大貢獻。
除了新能源動力車型之外,5G、人工智能、自動駕駛、云計算等前沿技術的綜合應用,可將泰國SCG沙拉武里府礦區打造成為綠色、智能、高效、安全的新型礦山。
事實上,慧拓在2021年就制定了出海發展的戰略目標。在此次出海之前,慧拓與華為、宇通已在國內為金隅集團冀東水泥、華潤水泥等礦山企業落地多個礦山無人化、智能化項目。此次與泰國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和泰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合作,可將在國內形成的經驗應用在泰國礦區。
此次中泰企業合作智慧礦山項目,不僅是中國第一個智慧礦山出海項目,更是中國廠商突破海外巨頭壟斷地位的重大里程碑事件,證明我國先進技術已經具備全球擴張的實力。
截至發稿前,慧拓與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簽署戰略協議,雙方將充分借助各自核心競爭力與“一帶一路”、東盟自由貿易港等政策及平臺,進行戰略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拓展東南亞市場。
其它礦區無人駕駛方案供應商也開始將出海作為發力點之一。2021年,踏歌智行開始就礦山關鍵環節的“采-運-排”無人化作業方案規劃布局海外業務。根據踏歌智行的介紹,目前該公司正在規劃境外礦區無人駕駛項目。
伯鐳科技創始人兼CEO胡心怡也曾在去年表示,關于無人礦區解決方案的出海計劃,伯鐳科技目前已有面向海外的商業合作,并將實施落地。
小結:從上面的四大關鍵詞可以看出,礦區自動駕駛賽道已經進入規模化運營期。在資本、技術和政策的助力下,相信未來滲透率將大幅提升,實現數千億級的市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