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銀行公告,公司股東杭州市財政局與杭州市財開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杭州余杭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杭州錢塘新區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市上城區財政局、杭州市西湖區財政局、杭州上城區國有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市拱墅區國有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解除一致行動關系。本次權益變動后,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杭州市財政局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上述消息一經發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
杭州銀行變更為無實控人
解除之前,8家股東一致行動人關系已維持18年。2月13日,杭州銀行相關人士回應稱,“銀行的股東需要滿足很多資質上的要求,比如‘一控兩參’,為了滿足要求,所以做出這樣的變動。”
“持股比例不會有任何變動,只是不再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它進行要求了。雖然實際控制人從有變成沒有,但是不會影響市委市政府對杭州銀行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我們)仍然是杭州市政府領導下的市屬國有銀行。”上述人士表示。
早在2005年,杭州銀行上述8家股東便結成一致行動人關系。由于杭州市財政局持股比例最高且與其他7家單位存在行政或出資關系,其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因此被認定為杭州銀行實控人。
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1月31日,上述8家股東基于一致行動關系,合計持有13.97億股的杭州銀行股份,持股比例為23.55%,這些股份均由杭州市財政局實際控制。
圖片來源:杭州銀行公告
此次解除后,8家股東持有的股份數不再合并計算。與此同時,杭州市財政局的持股比例,也將由一致行動關系下的23.55%降至直接持股11.86%,身份不再是實控人。
經查閱發現,銀保監會于2018年1月發布的《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作為主要股東參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控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解除(一致行動人)以后,我們單個股東都是滿足要求的,之前合并在一起他們可能參股了兩家銀行(作為主要股東),不滿足監管要求。(每家股東)持股比例不會有任何變動,只是不再作為整體。”上述人士說。
其還稱,現在(法規)對銀行股東的要求是越來越高、越來越趨向嚴格。“像包商銀行、錦州銀行,包括鄭州的一些農商行,他們最近暴露的一些風險實際上很多都是在公司治理、股權管理上沒有嚴格執行規定造成的,我們也是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做出這樣的調整。”
人事變動頻繁
自原董事長陳震山辭任后,杭州銀行迎來頻繁的人事變動。
2022年9月9日,杭州銀行公告稱,陳震山因組織調動原因,提出辭去董事長、執行董事和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及其他職務。
陳震山可謂是杭州銀行的“靈魂人物”。自2014年加入該行擔任黨委書記、董事長以來,他帶領杭州銀行A股上市(2016年),期間快速增長。
據2022年9月7日杭州市人民政府發布的人事任免通知,陳震山將任杭州市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董事、董事長。
陳震山辭任后,董事長之位由時任該行副董事長、行長的宋劍斌接棒。2022年12月,宋劍斌的董事長任職資格獲得核準,其同時辭去行長一職。
直至2022年12月底,杭州銀行公告稱,聘任虞利明為該行行長,目前其任職資格尚需銀保監會核準。而僅僅2個月后(2月8日),這位“準行長”又被選舉為副董事長。
虞利明是一位交行老將,曾任交通銀行杭州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此外還曾在杭州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杭州工商信托、杭州金融投資集團等單位任職。
2022年12月,該行一名董事周建華也因工作調整辭任。
連遭股東減持,市值蒸發170億
除去人事變動,杭州銀行在過去的2022年也連遭股東減持。
2022年2月-8月,作為前十大股東的太平洋(601099)人壽將其持有的1.18億股杭州銀行股份悉數清倉,減持總金額達16.94億元。此前2021年9月-11月,作為第六大股東的中國人壽(601628)同樣減持了5589.43萬股杭州銀行股份,套現8.43億元。
此外,杭州銀行的外資股東也于去年“隱退”。
2022年3月,杭州銀行原第一大股東澳洲聯邦銀行將其所持有的5.94億股(持股比例10%)轉讓給杭州城投、杭州交投,于是原第二大股東杭州市財政局被動成為第一大股東。
目前杭州銀行還未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此前2022年前三季度,該行營收260.62億元,同比增長16.47%;凈利潤92.75億元,同比增長31.82%。報告期末不良率為0.77%,較上年末下降0.09個百分點。
截至2月13日收盤,杭州銀行收跌0.4%,報12.47元/股,市值739.5億元。2022年以來,該行整體呈下跌趨勢,同花順數據顯示,2月13日收盤價距去年高點(2022年4月18日,15.41元/股)已跌去了16.59%,市值減少174.34億元。
另據上市公司股東結構顯示,水泥行業民企龍頭企業紅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占杭州銀行總股本比例為11.81%,較第一大股東僅少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