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以及多個省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都曾通報監督抽查水泥質量不合格的情況。抽查領域也從前幾年的生產領域擴展到流通領域,從日常的監督抽查發展到“四不兩直”的飛行檢查。
國抽水泥產品2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項目主要為強度和氯離子
2022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的國抽情況通報顯示,水泥抽查不合格率為4.5%。共抽查了26個省(區、市)468家企業生產的468批次產品,發現21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4.5%。
其中,國抽不合格企業名單共包含21家水泥企業。主要不合格項目為抗壓、抗折強度以及氯離子和水溶性鉻,且不合格企業中4家企業復檢仍不合格。
國抽不合格產品及企業名單
(水泥產品)
國抽連續兩次抽查不合格企業名單
(水泥產品)
各省市地方監督抽查21批次水泥質量不合格,涉及強度和氯離子
近來各省市地方市場監管總局通報的水泥質量不合格情況顯示, 抗壓、抗折強度及氯離子不合格仍為“重災區”,且多出現在市場流通領域。
21個批次不合格品中,11個批次強度不合格,9個批次氯離子不合格,1個批次水溶性六價鉻不合格。不合品有12個批次是在流通領域被發現,9個批次為生產領域抽檢發現。其中包括32.5標號水泥13個批次,42.5水泥8個批次。不合格品中不僅包含高仿品牌、無效注冊商標,還存在兩批次“假冒產品”。
質量萬里行市場流通領域抽檢,90個批次水泥不合格
針對市場領域多有投訴水泥質量不合格的情況,水泥質量萬里行組委會已經連續三年在市場流通領域開展抽檢。從近一年對流通領域195批次水泥抽檢結果可見70個批次水泥質量不合格,其中涉及氯離子單項不合格的29個批次。抗壓、抗折強度項目不合格的27個批次;抗壓、抗折強度和氯離子項目均不合格的共9個批次;抗壓、抗折強度、氯離子的燒失量項目不合格的1個批次;抗壓、抗折強度、終凝時間項目不合格的1個批次;燒失量、氯離子項目不合格的1個批次;燒失量、終凝強度單項不合格的各1個批次。不合格率達35.9%。
水泥質量萬里行組委會通報部分不合格品名單
據水泥人網此前消息,水泥質量萬里行組委會對山東、江蘇、安徽等多個水泥大省流通領域第一階段性抽檢中共檢出不合格水泥20批次,不合格率高達23.5%。其中抗壓、抗折強度不合格13個批次,氯離子含量超標不合格10個批次。在檢出的不合格水泥中,部分批次28天抗折強度僅為4.3MPa;28天抗壓強度也只有20.6MPa;氯離子達到了1.70,超出國家標準28倍,且個別批次水泥出現多個項目不合格。
不合格水泥不合格的主因在“降成本”
從產品不合格項可見,無論是國抽、省抽還是質量萬里行組委會以消費者身份在市場流通領域的隨機抽檢。多個批次產品抗壓、抗折強度、氯離子項目都達不到標準要求。而這三類不合格項目與助磨劑、混合材的添加、熟料的配比都有關系。
水泥中氯離子超標往往是摻了含氯鹽高的石膏、混合材料和助磨劑。高氯鹽能激發水泥的早期強度,存在部分企業進廠原材料管理不嚴,使用氯離子超高原材料。為了提高經濟效益,降低成本,生產中濫用不合格水泥助磨材料。抗壓、抗折強度不合格,主要是順熟料燒成質量不達標,或未按標準配比要求摻加混合材料和熟料,導致不合格。
還有一種水泥,其中添加的熟料未達到標準要求的配比,但是助磨劑、各類混合材料等卻超過標準要求的配比,3天強度達標,但是28天強度卻暴露出“底限”。這種水泥竟然也被冠以普通硅酸鹽水泥而非復合硅酸鹽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