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水泥價格漲后回落,部分區域再現“價格戰”。國家統計局近期發布的3月中旬流通領域P.O42.5包裝水泥報價411.4元/噸,較3月上旬下跌了5.7元/噸。

以漲止跌變以漲促銷
以重慶區域為例,3月18日前后,重慶區域主要品牌企業又陸續通知上調水泥價格70元/噸。但是這一輪調價,不僅沒起到“以漲止跌”的作用,甚至還引發二線品牌的降價促銷。
同期四川、云南 、河南、福建、山東以及長三角地區水泥價格都出現不同幅度的回落。
多區域水泥價格漲后回落
云南麗江及周邊地區部分企業為提高出貨量,本月內已累計下調40-50元/噸。
河南部分企業成交價格下調20-30元/噸左右。
福建、四川部分企業漲后回落20-30元/噸。
江浙滬地區部分經銷商通知下調報價20元/噸。
山東日照、濱州、威海、煙臺等部分區域水泥價格漲后回落10-20元/噸。
湖南婁邵區域,個別企業較其他企業執行價格低80元/噸,部分經銷商表示干不下去了。
湖北水泥企業開始保本銷售,漲價也只是落實在“紙面”上。
河南區域漲漲跌跌,水泥價格像是坐上了過山車。
遼寧營口部分企業一次性下調水泥價格70元/噸,區域內價格戰持續。
山西晉中個別粉磨站下調水泥價格,甩賣存貨。下調后與同區域其他企業差價60-70元/噸。
陜西關中,部分企業“暗箱操作”,價格不透明。
廣東地區受降雨影響,運輸、施工受限,混凝土產能利用率小幅下降,水泥需求有所減少。部分經銷商報價出現松動。某品牌經銷商對水泥人網表示,前期主要品牌企業的扛價,在雨季到來后開始松動,區域內有一家報價下調的就會有很多家跟進。
水泥企業“漲價”落空
一經銷商表示,近期的漲價有些奇怪,不論是發漲價的水泥企業,還是跟進的經銷商,漲價時喊聲都很高,但是落實漲價卻一拖再拖,最后演變成促銷大戲。
前期某品牌企業在國內多區域發起“漲價戰略”,但是給經銷商的量價合同優惠力度根據不同區域均有所加大。經銷商跟著發漲價函,同時又從廠家那里憑借量價合同獲得更優惠。漫天飛舞的漲價通知令下游建材門市和終端消費者感到迷惑,以為曾經一噸難求的行情又來了。無論是否有剛需,都會或多或少地囤一些貨,也正因如此,部分建材門市囤滿了水泥。
某建材門市負責人對水泥人網表示:“趁低”囤的貨,現在還能原價出手就很好了,量大的客戶免不了一包水泥優惠個幾塊錢。但是即使一包水泥只優惠2元錢,一噸也少賣了40元,也是變相降價了。
某品牌經銷商反饋稱,前期廠家的經理來說過了,2023年還是以擴大市場份額,抓實市場建設為主。對于不同客戶實施差異化政策。老板要利潤也要市場份額,市場份額是前提,對于成本比較低的海螺和紅獅來說,掌握了份額也就掌握了利潤。因為即使報價較其他企業低一些,他們也仍有利潤可賺,其他企業就只能虧本賺吆喝了。
絕大多數地區從上年下半年開始一直處于磨底的價格,春節后幾輪價格推漲也未能真正落實,2月中旬前后報價已經接近了近兩年的最低點,整個市場充滿了單價二、三百元的水泥,個別有意扛價的企業也放棄了硬挺。
如京津唐市場,水泥價格一直以金隅冀東為領袖,但是進入2023年,企業一改以往營銷風格,不僅減少了營銷中心的數量和人員,同時不再熱衷力挺價格……
綜上,不論是差異化營銷政策,還是量價合同,或是下游建材店的低價清倉,都預示著價格戰將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