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萬眾矚目的學生高考正式落下帷幕,2023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291萬人,比去年增加98萬人,再一次創歷史新高。
2017-2023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
企業破產與裁員同步,1100多萬大學生畢業即失業
202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58萬人,這是在去年首破千萬后的又一新高。而在200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僅為100.9萬人,24年間實現超10倍增長。正如人社部部長王曉萍所說,普工難招、技術工人短缺,老百姓在求職就業中還面臨急難愁盼問題。
盡管6月是大學生的畢業季,但往年金三銀四的招聘季已經給大部分應屆生提供了大廠校招和集中應聘的機會,真正到了6月還沒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寥寥無幾,今年的情況卻給了畢業生們一記重擊。崗位減少、薪資減少、就職難等問題接踵而至,畢業即失業一語成讖。
目前,國內房地產、汽車、醫藥、互聯網、科技等多個行業仍延續著去年以來的裁員潮,近幾年的累計裁員近百萬。
三年來地產開發從業人員減少了40萬,地產開發上下游產業減少約600萬個崗位,車企累計裁掉11萬人左右,涉及國內外多個知名企業。
互聯網行業裁員潮已經持續了幾年,騰訊、阿里巴巴、美團、網易等大廠已在2023年年內裁員超10000人。
全球大型科技公司的裁員潮還在繼續蔓延,2023年年初以來,已有607家科技企業裁員,裁員人數高達173806人,亞馬遜,谷歌母公司字母表、微軟等單家企業裁員約10000人,主要涉及云計算、廣告、人力資源等多個部門。
亞馬遜、USPS、貨代巨頭Geodis和Ceva Logistics等全球物流供應鏈巨頭加入裁員大潮。
95家上市家居企業中,共有66家企業2022年員工相比2021年員工總數減少,減員企業占比超過67%,減少員工總數為51115名。
涂料化工行業,巴斯夫、中漆集團、金力泰、陶氏、拜耳、3M等均陸續發布了裁員降薪信息,涉及員工人數超過10000余人。
此外,中央國家機關已經開始精簡編制人員,縮減比例大致為5%,而地方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改革。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各類事業單位有100多萬個,在編人員有大概3000多萬人,編外人員總數約為1500萬,5%也就是近100萬,也就是說,約100萬編外人員的崗位能否存在還是個未知數,這些人未來的工作更是無法預期。
炸鍋,2000多萬人開啟“崗位爭奪戰”,工價腰斬
無論是1100多萬從象牙塔中走出的畢業生,還是混跡職場已久,因各種原因被裁撤降薪準備找新工作的幾百萬人,如今都殺入了同一片市場,開始了激烈的競爭,科技信息互聯網等大廠不招人,就直奔工廠車間,只要能拿到OFFER,平跳或者降薪也甘愿,但如此自降身價也難以換到一份優質的工作。
面對2000多萬人的競爭市場,不少人表示,大學白念了。某女大學生面試30多家公司后崩潰哭訴,“不知道上大學的意義在哪里”。
某00后大學畢業生表示,每天面試5家公司,都沒有通過,整個人都要崩潰了,質疑自己是不是很差勁。
35歲985碩士失業半年未找到工作,投出去的簡歷石沉大海,自嘲“脫下了孔乙己的長衫”,無奈送外賣謀生。
幾年前一個工廠招幾百上千人的盛況已經看不到了,很多工廠現在招聘都是幾十個甚至十幾個人,工廠縮編的同時還要挑三揀四。江蘇無錫某工廠門口擠滿了前來求職的人,從早排到晚也未必能夠進入廠門獲得一個面試的機會。
某工廠廠區擠滿了前來面試的工人,行李箱、臉盆、被褥等堆了一地,工廠號稱9元一小時,不滿意就馬上離開。網友表示,10年前進廠也不止這個價格。
而對于制造業重鎮廣東工廠給暑假工開出的9元/小時的工價,網友表示,9元你買不來一份鴨腿飯,卻能買暑假工的一個小時。100塊你招不到民工,卻可以招來大學生。
某食品廠招工喊話,高學歷的不用來了,小學不識字的也不用來了,初中學歷的可以留下(面試),既要認字又不要高學歷,想必是嚴控成本支出了。
某汽車制造廠來了200多人排隊面試,工廠要求90年以前的不要,其他人現場做俯臥撐測試體力,最終只有15個人入圍,但也僅僅是獲得了初步的面試資格。
廣東深圳某中介招聘現場,負責人表示90年以前的(33歲以上)被拒絕,80后更是失去發言權,這也意味著,當地招工企業一大半都有著這種要求,才會反饋到中介方面。
與此同時,符合各種嚴苛要求的工人,還面臨著工價暴跌甚至腰斬的慘痛局面。以廣東深圳為例,前幾年的勞務時薪通常在每小時26元到27元,在春節前后因為人力緊缺會漲到40元以上。但去年以來,深圳招工的時薪跌至13元每小時,綜合月薪也由8000元降為5000左右,幾乎回到了4、5年前的薪資水平,可謂是腰斬,但還是有很多人搶著干。
從制造業“用工荒”到打工者“進廠難”,究竟發生了什么?一方面是壓抑了三年的打工者們已經在資金鏈斷裂的邊緣,因此大批出動,春節后還沒過完正月十五,打工人就背井離鄉出發務工。但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今年國內出口訂單數量大幅下降,國內制造業生存艱難,不少工廠已經停產,沒停產的廠家也開始減少招聘需求,降低薪資待遇。
僧多粥少的態勢下,被優化降薪的打工人,以及即將畢業的高校生、碩博畢業生等,紛紛降低門檻和要求,只為求得一份能謀生的工作,但結果并不理想。5月份,16-24歲、25-59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分別為20.8%、4.1%,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連外賣、快遞、網約車等平臺也出現了員工飽和的狀態,接單難、掙錢難成了大家的共識。
根據全國總工會發布的數據,目前全國網約車駕駛員和快遞小哥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約有8400萬人,約占全國職工的20%左右,并且素質不低,大專以上學歷的騎手占比達到了25%,碩士以上的騎手就有7萬多人。而美團小哥和快遞員們的晝夜加班、馬不停蹄等季度“內卷”的行為也絲毫沒有緩解。這也讓眾多畢業生擔心,學歷膨脹的時代,留給他們的退路究竟還有多少。
事實上,大量失業、找工作難等問題其實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只是在封控解除的后疫情時代集中爆發出來了而已。而外資訂單下滑、國內銷量難有起色,以及利潤倒掛等境況持續發酵,或將出現越來越多的企業縮編求生,未來失業潮的大戲,也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