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學府。為水泥行業培養了工程院院士彭壽、華新水泥總裁李葉青等杰出人才。在武漢理工大學里有一位專注于燃燒器研究的教授——周立秋。周教授以其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卓越的科研成就,在水泥回轉窯燃燒器研究領域享有盛譽。


科研之路:從熱工研究所到燃燒器研究所
周教授不僅是武漢理工大學硅酸鹽材料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杰出代表,更是我國燃燒器國產化進程中的重要推動者。
周教授與燃燒器研究的結緣始于20世紀90年代。當時,他作為武漢理工大學硅酸鹽材料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一員,開始接觸到水泥回轉窯燃燒器的研究工作。這一領域在當時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周立秋教授憑借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扎實的專業知識,迅速在這一領域嶄露頭角。
1998年,周立秋教授創立了燃燒器研究所,這是我國最早從事水泥回轉窯燃燒器研究的機構之一。研究所成立之初,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但周立秋教授憑借其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帶領團隊逐步克服了這些困難。經過多年的發展,燃燒器研究所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外知名的燃燒器研究機構,為我國燃燒器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術成就:榮獲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獎勵
在燃燒器研究領域,周立秋教授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他帶領團隊成功研發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EPIC系列回轉窯燃燒器,這些燃燒器在國內外相關行業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其中,EPIC系列燃燒器在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燃燒器國產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周教授的學術成就得到了廣泛認可,他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獎勵。這些榮譽不僅是對他個人學術成就的肯定,更是對他在燃燒器研究領域所做貢獻的褒獎。




產學研結合:推動燃燒器行業的快速發展
除了在學術研究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外,周立秋教授還非常注重產學研結合。2008年,由周教授擔任董事長的武漢祥焱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武漢祥焱”)成立,通過將周教授課題組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武漢祥焱成為國內較早涉足燃燒器自主研發的企業之一,并專注于定向生產EPIC四通道系列煤粉燃燒器。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該系列產品目前已發展至第五代。

在周教授的帶領下武漢祥焱與華新水泥、山水水泥等多家水泥集團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展燃燒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廣工作。這些合作不僅促進了燃燒器技術的不斷進步,還推動了燃燒器行業的快速發展。

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周立秋教授成功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他的成果不僅為水泥企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這些合作還為企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燃燒器技術人才,推動了整個行業的進步和發展。
國際化視野:引領燃燒器研究走向世界學與技術
周立秋教授具有開闊的國際化視野,他非常注重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合作。多年來,他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會議和研討會,與國際同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經驗。同時,他還積極與國際知名專家進行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為我國燃燒器研究領域引進了先進的技術和理念。

在周立秋教授的推動下,我國燃燒器研究領域逐漸走向世界舞臺。EPIC系列燃燒器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外,還遠銷泰國、老撾、菲律賓、緬甸、西班牙、日本、越南、印度等多個國家。這些成功案例不僅彰顯了我國燃燒器技術的國際競爭力,還提升了我國在國際燃燒器研究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
團隊建設:培養更多優秀的燃燒器技術人才
作為燃燒器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周立秋教授非常注重團隊建設。他注重培養團隊成員的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鼓勵團隊成員勇于探索未知領域和挑戰傳統觀念。在周立秋教授的帶領下團隊成員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還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
展望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燃燒器技術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周教授將繼續帶領武漢祥焱深入研究燃燒器技術的前沿問題,探索新的技術路線和方法,為我國燃燒器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