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免费观看_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_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亚洲电影激情视频网站

2025-03-21 10:25:29 來源:水泥人網

慘淡!水泥銷量“腰斬”!漲價“落空”!

  3月20日凌晨,京津冀某水泥廠門口的貨車長龍照亮了夜空。“排隊6小時裝車,運費都快吃掉利潤了”,司機的抱怨折射出行業的畸形現狀。這已是本月第二輪調價,累計推漲120元/噸的“雄心壯志”,在落地時卻遭遇骨感現實,首輪100元調價實際落實不足50%,二次20元/噸更被業內視為“止血式自救”。‌

  調漲與落空的矛盾:漲價通知淪為“文字游戲”

  某水泥廠負責人透露:目前能守住現價已屬不易,銷量從日均5000多噸腰斬至2000多噸,即便按理論漲幅測算,噸虧損仍超15元。不搶量意味著產線停機,搶量又陷入“增量不增利”的死亡漩渦。

  監測數據顯示,該區域攪拌站3月混凝土產量同比驟降40%,為轉嫁壓力,竟出現“采購價每壓降1元獎勵采購員千分之五提成”的極端激勵機制。這種下游倒逼上游的絞殺模式,使得華南水泥企業庫存周轉天數從15天激增至28天,行業自律在生存壓力面前不堪一擊。企業負責人對水泥人網表示“能穩住現有價格已是萬幸,實際落實能有10元/噸都是奢望。攪拌站、工地拼命壓上游水泥廠……水泥企業之間的自律互信很容易就被下游攻破了。”

  另據了解,多地水泥企業表面執行30-50元/噸的上調報價,但通過運費補貼、賬期延長等隱形手段,實際成交價反而較年初下降5%。這種“明漲暗跌”的雙軌制,正在摧毀本就脆弱的價格體系。

  3月4日,北京、天津、唐山主流企業集體通知上調100元/噸,本質是應對采暖季結束后產能釋放的危機。某企業負責人透露:“當時庫存普遍超過70%,若不行動,價格可能直接擊穿成本線”。這場被業內稱為“壯士斷腕”的聯合行動,最終以50%的落實率勉強穩住陣腳。

  混凝土行業的反擊更是來勢兇猛,天津混凝土3月18日上調5元/方,表面響應上游變化,實則暗藏殺機。部分片區通過限定終端產品指導價,倒逼水泥企業讓利。某攪拌站負責人算過細賬:“水泥占混凝土成本35%,理論上該傳導35元漲幅,但我們只漲5元”。這種價格傳導機制的斷裂,暴露出產業鏈話語權的根本性轉移。

  寶雞市建筑業協會寶雞市建筑業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通知各會員企業,因近期水泥價格上漲,致預拌混凝土成本出現較大幅度的增加,外加市場需求疲軟,企業經營壓力顯著增大。為此,寶雞市建筑業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定于2025年3月25日下午召開寶雞市建筑業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第一屆第五次會議。會議內容包含應對水泥漲價和,穩定混凝土價格。討論近期水泥價格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增加的應對措施。針對一季度寶雞市預拌混凝土銷售價格持續走低的情況,商議應對措施。

  清庫存 部分地區水泥價格“自由落體”

  河南市場淪為價格洼地‌:3月19-20日,鄭州、駐馬店、周口等地水泥價格單日下跌10-30元/噸,經銷商直言:“采暖季結束,企業寧可虧本也要清庫存”。

  云南昆明上演“自由落體”‌:3月17-20日,當地部分品牌散裝水泥累計下跌60元/噸,昆明混凝土價格同步下調6元/方。當地多數企業庫存近85%,價格戰已無底線。

  冰火交織的沿海市場‌:海南三亞、儋州因旅游基建旺季推漲30元/噸,但海口混凝土反向下調5元/方;福建漳州、龍巖受臺海工程拉動上漲10元/噸,而南平需求不足下跌10元/噸;遼寧沈陽、遼陽依托振興政策提漲20元/噸,南方熟料江海聯運依然虎視眈眈毀盯著東北。

  亂象背后:飲鴆止渴與行業根基崩塌

  近日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陜西、內蒙等多區域水泥市場開啟第二輪價格推漲,就連一直沉默的海南市場主要品牌企業也陸續通知上調水泥價格30元/噸。

  3月19日夜,江西某地,貨車司機在一家水泥企業外面排隊六、七個小時才裝到一車水泥,司機一邊抱怨排隊車太多,一邊又抱怨工廠裝車太慢。

  另有經銷商3月17日在社交媒體發消息稱,尖峰水泥緊急通知明日零時全線漲價!最后24小時鎖定低價!高強度尖峰水泥現貨直發。工程成本立省15%,暴雨天送貨上門,24小時響應施工要求、返程路上機緊囤貨,錯過今夜每噸多花200元!立即致電,產地直供,品質保障,倒計時開始。

  水泥人網注意到,湖北市場主要品牌企業華新水泥、葛洲壩水泥、尖峰水泥、媧石水泥、京蘭水泥等先后通知自3月18日起上調水泥價格30元/噸。

  江西貨車司機徹夜排隊與湖北經銷商的“末日營銷”,揭開行業亂象的冰山一角。“錯過今夜每噸多花200元”的促銷文案,實則是資金鏈承壓的無奈之舉。應收賬款周期延長至180天,現金流危機一觸即發。

  更嚴峻的是,部分企業為保住份額,偷降熟料摻入比、濫用劣質助劑。某水泥企業技術總監痛心道:“新國標本應通過環保成本支撐價格,卻被惡性競爭吞噬,行業根基正在被摧毀”。‌

  當噸水泥利潤不及外賣騎手日薪,當混凝土方價抵不過網紅甜點,這場混戰暴露出基建狂飆時代的深層病灶:產能過剩率達50%,卻仍維持上億噸年新增產能審批;需求側持續萎縮,供給側仍在慣性擴張。或許正如華北某企業主所說:“現在的漲價不是貪婪,而是求生的本能反應”。當價格戰打到血流成河之時,或許正是行業價值重估的起點。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cementren;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業務咨詢:18911461190